117號浮,117號浮,附近浮吊業主們你們還好嗎?聽到請回答聽到請回答......嘟......嘟......嘟......
江蘇省開展浮吊整治行動,不符合規范的停業轉移,符合要求的進入集中作業區,2020年全面取締。有不少浮吊和船運行業從業者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收錄如下:
7月28日常州長江孢子洲整治“零點行動”正式打響以來,昔日繁忙的近200臺浮吊已經歇業快二個月了。浮吊每臺造價高達3-5百萬不等,價值數億元的設備就這樣漂浮在長江里,這種浪費看著都讓人揪心。
以前來市場轉運沙石的小船不得不舍近求遠,從別處轉運,也增加了他們的負擔。
第一:他們船小經不起風浪,這樣不光加長了他們在長江航行的時間,風險也大大提高了。
第二:小船路程遠油耗高了,造成柴油浪費不說也增加廢氣排放。
船舶和浮吊的污染遠遠不及沿江一帶的化工廠,有的化工廠排污管道甚至深入長江底部,有時經過看見滾滾黑水往上翻騰。舉報也沒人管,
浮吊沒有污染物排放,有的只是生活垃圾這個是可以克服的問題,在我看來只不過目前長江沿岸碼頭建多了,競爭不過浮吊。借著環保名義除掉競爭對手罷了。再說浮吊剛出現的時候怎么也沒有人管,現在已經壯大到了幾百臺了,出來管理了,造成這樣巨大的浪費,又該誰來負責,如果能早幾年介入管理也不至于造成今日的浪費。
這幾年國家高速發展房地產需要大量沙石需要轉運,浮吊確實是一種經濟實惠的轉運方式,為國家建設節省不少人力物力,國家或集團港口碼頭,轉運費高昂達到每噸7-8元而浮吊只要2-3元就可以實現同樣的轉運效果,這樣一年下來為全社會節約好幾億元開支,創造成千上萬的工作崗位。
望政府部門能合理安排。自然形成的市場有其一定的道理,因遵循市場的力量,一切人為干預只會造成更大污染和巨額社會浪費。
取締的常州孢子洲黃沙市場是蘇錫常及周邊混凝土攪拌站沙石材料主要進貨渠道,往日這里聚集大量貨船來這里銷售,他們互相競爭,價格最為公道,可以說是物美價廉,像江蘇北部,浙江一帶攪拌站都到此拿貨,在這次取締行動多多少少都受到影響,其受影響最大的應該屬常州,金壇,溧陽,一帶混凝土企業了。近年來常州一帶混凝土行業整體不景氣,企業本身就很難盈利,這次行動對混凝土行業影響深遠。
就目前小船航程增加周期變長不說,其增加的燃油成本,也是一個不小的開支,拿每噸材料對比以前物流成本增加2元來算,一個中型攪拌站年產量50萬方,需要100萬噸沙石材料。
100萬噸*2元=200萬,200萬對于本來就很難盈利的企業無異于雪上加霜。
其它城市不算就拿常州市一個城市的50多家中型攪拌站算.每增加2元物流成本,就會造成一億元人民幣的社會物流成本浪費,造成大量燃油消耗,加重二氧化碳了排放,造成的污染不容小視。
而這部分費用最終還是要被房地產建筑消化,導致物價上漲,增加老百姓負擔。浮吊是老百姓的福,不是老百姓的禍!
無奈到2020年長江浮吊轉運方式將全部取締,到時所有建筑沙石材料由大型集團碼頭轉運,其轉運費用高達每噸7/8元。建設成本將大大提高,高出成本將全部由老百姓負擔。
要說環保,最應該取締的是長江邊一帶的化工廠。
因為工作原因我經常夜里在長江江面航行,如此開闊的江面竟然時常能聞到刺鼻的化工味道,而且還辣眼睛。嚴重時甚至感到呼吸困難。白天還好點特別在夜里,風大的時候尤其嚴重,估計是為了逃避監管在夜里偷排的緣故吧!
需要規范沒有錯,大都處于無序,難道這么多的浮吊是一夜之間橫空出世嗎?
什么航行安全,生態保護平時監管不到位都是空談。每臺浮吊都是他們多年的心血,是兢兢業業沒日沒夜干出來的,安全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規范納稅無可厚非,要不對沿江碼頭也是一種不公平。為何3年后要取締,比江邊碼頭,優勢顯而易見,浮吊靈活機動,方便快捷,不占用土地,為小船節約路程減少燃油消耗。待國家建設基本完成,向有需要地區轉移后青山綠水依然在。不打一根樁,不動江邊的一草一木。江邊的大碼頭能做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