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廢棄石礦山怎樣打造?日前,記者跟隨青島市城鄉建委前去平度“全國廢棄石礦恢復治理示范基地”探訪獲悉,平度梨溝山已由6年前的滿目蒼夷,變成而今的綠意盎然。青島北苑環保建材有限公司投資5億元,打造的1300畝廢棄礦山,5年之內將其變身城市公園,成為城市綠肺。而市城鄉建委推出的建筑廢氣物資源化利用就是廢山變綠肺的秘訣所在。
沿平度市中心東北方向2公里處前行,是一條綠蔭如蓋的瀝青公路,繼續前行到梨溝山上,會看到各式綠色植被,這兒的工人說,一年四季這兒會看到大棗、山楂、核桃掛滿枝頭。這里緊鄰豹竹澗景區,不了解的人,會因這里的松柏挺拔、果樹飄香,而誤以為來到了城市休閑公園。其實,只要望向遠處,那仍然留存的大大小小廢棄的礦坑、碎石,便能了解這里的前身為何處。
6年前,這個方圓好幾公里的山體還像大多數廢礦山一樣,礦坑碎石遍地,寸草不生。裸露的山體遇到雨水極易誘發地質災害,一刮風塵土飛揚,幾十米外看不清人影,成為令人頭疼的風口子、沙窩子。在萬米高空俯瞰的衛星云圖上,都能清晰看見山體的千瘡百孔。
俗話說,靠山吃山。平度市礦產資源豐富,擁有金、石墨、鐵、花崗巖、大理石等20多種礦藏,礦產資源總量占整個青島市的70%以上。幾十年來,這里的礦產資源被持續性開發,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帶動當地民眾致富的同時,也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這種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發展,顯然已不適應當前國家倡導的方向。改變發展模式,調整發展結構,治理礦山環境,成為平度市政府的施政方向。青島北苑環保建材有限公司的掌舵人代建強,從礦坑中看到了一條回饋家鄉、響應政策,同時促進自身發展的新路。他的想法與平度市政府不謀而合。
2010年,專做建材的青島北苑在平度梨溝山承包了1300多畝的廢棄礦山,開始了一場礦山復綠攻堅戰。
從2010年以來,青島北苑在梨溝山投入巨大,建成了建筑垃圾處理生產一條線和封閉式鋼結構生產車間,還購置大型挖掘機、裝載機、自卸車,整治和綠化廢棄山體,整修梨溝山道路、場地等基礎設施。為保障綠化成活率,公司專門在梨溝山上鋪設了地下灌溉系統網。6年來投資已超1億元。然而,如此巨大的投入,卻只是完成梨溝山整體整治綠化計劃的三分之一,后續還將繼續投入巨大人力、物力進行山體恢復。
如今,梨溝山的整治和綠化已初見成效。漫山遍野的礦洞已經被填平,裸露的山體重新覆蓋上了土壤,成片樹苗在茁壯成長。
礦山復綠后將如何利用?青島北苑環保建材有限公司的掌舵人代建強介紹,為了改造利用好廢棄礦山,北苑公司曾走訪了歐美多個國家,并借鑒了國外的先進做法和經驗,在目前礦山復綠的基礎上,利用廢棄采石場的土地資源以及獨特的自然景觀,把廢棄采石場改造成城市休閑農業公園、生態公園等旅游景區,生態修復和休閑旅游開發并舉。5年之內,犁溝山將成為一座綠色的礦山公園。
代建強說,梨溝山的礦山復綠工作還遠遠沒有結束,他還要繼續打造建筑垃圾、尾礦碎石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成熟產業鏈,引進世界先進的砌塊生產設備,拓寬資源循環利用的路徑。
據青島市城鄉建委統計,目前,青島市已批準建設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企業17家,累計資源化利用建筑廢棄物5300余萬噸,可節約填埋土地5000余畝,減少對周邊15000余畝土地和地下水源的污染,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6.41余萬噸,創造產值29.9億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對標深圳等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先進城市,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截至目前,青島市已累計資源化利用建筑廢棄物4500萬噸,2016年完成1500萬噸,再創歷史新高,約占全市建筑廢棄物排放總量(2000萬噸)的70%。下一步,青島市城鄉建委將按照國務院相關部委下發的《關于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的指導意見》要求,將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礦山綜合治理工作結合起來,將廢棄礦山變為綠色公園,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保護生態環境。
青島市地方建筑材料管理處副處長王新波介紹,《青島市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條例》,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為推動全市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開展和既有管理格局優化調整,在全市范圍內形成良好的制度環境和機制保障,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法規保障。截至目前,我市已有再生水泥添加劑等十多項技術成功申請國家專利,填補國內空白。2011年,我市組織科研院校和企業參與制定的國標委《混凝土和砂漿用再生細骨料》、《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等技術標準和住建部《再生骨料應用技術規程》,已正式實施。目前,正積極組織相關單位參與制定新的國家標準,不斷拓展行業的廣度與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