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渣土堆填體滑動引發的深圳“12·20”滑坡事故發生已經十多天了,警鐘仍響于耳邊,建筑垃圾如何處置也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河北省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以千萬噸計,但利用率低,潛力很大
“深圳‘12·20’滑坡事故值得我們深思,除了要思考建筑垃圾的堆放、填埋如何安全,更應該思考如何更好地轉化為資源再利用。”河北科技大學建筑工程學院院長杜守軍委員說。
業內有一個計算公式,每新建1萬平方米的建筑將產生建筑垃圾600噸,拆除1萬平方米的建筑將產生建筑垃圾1.35萬噸。河北省住建廳曾在2013年據此推算,按照該省建設實際,到2015年,全省拆除建筑、新建建筑和裝修產生的建筑垃圾達到約1700萬噸。
如此多的建筑垃圾,應該怎么安全處置?
“建筑垃圾其實是一種具有資源化屬性的城市固體廢棄物,它經過資源化處置,可作為原材料應用到工程建設中去,是一種‘放錯地方的資源’。”河北建筑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王海龍委員說,對建筑垃圾進行資源化再利用,不僅可以減少環境污染,節約占地,而且還可以替代部分工程建設材料,節約建設資金,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然而公開數據表明,我國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不足10%,遠低于德國和日本的90%、英國的80%、美國的70%。
“可以說,這是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初級階段,我省亦不例外。”杜守軍委員說,但反過來看,利用率低恰恰意味著潛力巨大,應該加強研究和推廣,提高利用率,這既是建筑垃圾的有效處置辦法,也是新型建筑材料的一片“藍海”。
建筑垃圾資源化再利用技術成熟,但落地還需解決成本高、推廣難的問題
記者采訪多位代表、委員發現,許多地方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再利用技術在國內已屬一流。
“位于我們村的一家民營企業,自主研發了懸掛式模振砌塊成型機,填補了國家大型設備的空白,通過換模具能生產100多種建筑垃圾再利用產品。”保定市蓮池區西高莊村黨總支書記王煥榮代表說。
“邯鄲市一家做建筑垃圾再利用產品十多年的企業,自主研發了國內首條可將建筑垃圾完全自動分離的設備,改變了過去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每年可節約大量土地。”曾擔任邯鄲市建設局副局長的馬宏志委員說。
“滄州市采用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面基層應用技術具有投資小、消納建筑垃圾數量大等特點,在荷蘭等歐洲國家及美洲都占據建筑垃圾資源化再利用的主流地位。”滄州市肅寧縣委書記戴樹勝代表介紹。
業內專家表示,目前,建筑垃圾資源化再利用技術已經比較成熟,經過有效開發后,我國的建筑垃圾再利用率最終可達95%以上。“但要想讓更多先進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再利用技術落地,重點還要解決成本高、推廣難的問題。”杜守軍委員說。
杜守軍委員介紹,成本壓力主要體現在建筑垃圾的分揀、破碎、攪拌、養護和特殊的產品檢測方面,此外還需計算企業自行尋找、運輸建筑垃圾的成本,以及這一過程中避免產生粉塵、噪聲而產生的成本,還有再生后新材料的研發和試驗投入等等。即使企業頂住了成本壓力,但因市場上對這種再生材料認知少、接受程度低,產品也難以推廣利用。
政企聯動,讓建筑垃圾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
“邯鄲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再利用率超過80%。”采訪中,馬宏志委員提到的這個數字頗令記者意外。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了好幾倍,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事實上,早在十年前,我們就通過政府扶持的方式籌建了邯鄲市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項目。”馬宏志委員說,通過建設、發改、環保、工信等多個部門的聯動、政府部門與企業的聯動,形成了一個涵蓋收集、運輸、處理、再利用各環節閉合的建筑垃圾處理鏈。
各環節、各部門聯動起來之后,企業面臨的種種難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例如,要求產生建筑垃圾的單位須在工程項目開工之前,出資請清運公司將建筑垃圾運送到處置垃圾的公司,為其提供免費原料。對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企業的技術進步、節能改造項目,通過多種方式給予政策支持或資金補貼。積極推廣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產品,并對使用比例作出規定。
政府搭好臺,企業來唱戲。33層、高138米的邯鄲市最高建筑金世紀國際商務中心,所用填充墻體材料全部采用的是建筑垃圾再生空心砌塊,共130萬塊,由8000噸建筑垃圾制成。
在河北省,越來越多的地方用上了由建筑垃圾制成的建筑材料。
戴樹勝代表告訴記者,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已應用在了河北滄州60多項道路工程中,該市御河西路為最早應用建筑垃圾的道路,行車道的底基層采用水泥粉煤灰穩定再生磚石集料代替頂部石灰土,自2005年6月施工至今,芯樣完整且十分均勻,道路使用情況良好。
編輯: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