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亚洲小说乱欧美另类,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不卡

像搭積木那樣拼房子,市場買賬不?

來源:四川日報
時間:2016-03-01
摘要:作為建筑產業化的核心內容,近日,裝配式建筑迎來政策利好。那么,在新的機遇期,將如何從全局推進建筑產業化?而其核心裝配式建筑發展情況如何?有哪些困難待解?

1.jpg

工地上,工人將成品樓梯像積木一樣裝進樓房。

  建筑產業化是以建筑為最終成品,做到生產全過程的工業化,是產業現代化的必然途徑和發展方向。四川省在西部率先探索發展建筑產業化。

  作為建筑產業化的核心內容,近日,裝配式建筑迎來政策利好: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為建筑業發展提出了新方向。

  在新的機遇期,將如何從全局推進建筑產業化?而其核心裝配式建筑發展情況如何?有哪些困難待解?

  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前往四川省首個國家級的建筑產業化基地進行走訪調查,并連線了該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以及相關專家。

  探索

  為實現建筑生產全過程的工業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四川省正著力推廣發展裝配式建筑。

  什么是裝配式建筑?“可以理解為在工廠里生產房子組件,然后像搭積木一樣到現場拼裝。”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舉了個例子:建一座橋,傳統工藝得一點點澆筑混凝土,裝配式建筑則是在工廠中按統一標準建好各個模塊,施工現場只需要組裝。

  那么,四川省裝配式建筑發展情況究竟如何?近日,記者實地走訪了位于樂山市的西南新型房屋低碳產業園,這里是該省首個國家級建筑產業化基地。

  優勢:

  像搭積木那樣裝建筑工期縮短一半以上

  2月26日,西南新型房屋低碳產業園。

  在隆隆作響的生產線上,工人熟練地操作機械,為模具畫尺寸、安裝鋼架、灌入混凝土……不一會兒,產品下線了,是一堵墻。

  工廠相關負責人表示,像這樣的墻壁,平均1小時產出約10個。廠房外的空地上,堆放著成品墻壁、梁、柱、樓板。細看去,這些建筑構件的一端幾乎都有孔洞,另一端則是支出的鋼筋——這都是為了能像拼積木那樣“拼裝”建筑。

  與此同時,離工廠約30分鐘車程的樂山市五通橋區,“拼裝”一棟5層樓建筑的工作正在進行。下午4點,在現場工人的指揮聲中,吊車將一節用產業化方式制造的樓梯從工地上吊起,通過未封閉的房頂直接吊進3層所在位置,20分鐘后即安裝到位。“如果按傳統方式,一節樓梯要做近一周時間。”施工方負責人、四川中新房綠色智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銘賦說,這棟樓工期約4個月,而傳統方式則需近1年。

  和傳統的現場澆筑墻體、梁、柱等方式相比,建筑產業化優勢明顯。在有關專業人士看來,后者具有環保、快捷、耐久等優勢:建設100萬平方米的住宅,建筑垃圾可減少40%,同時減少粉塵、噪音等問題;工期可縮短一半以上;房屋生命周期可達100年,而傳統設計標準僅為50年。

  現狀:

  訂單8成以上來自政府市場了解程度不高

  西南新型房屋低碳產業園,現屬于中新房華構住宅工業有限公司。這是省內最大也是最早從事建筑產業化的企業之一。“去年啊?不虧不贏,持平吧。”2月26日,該企業副總裁汪明更愿意用“不溫不火”這個詞匯,來形容目前的建筑產業化市場。去年,企業裝配式建筑產值約5000萬元,都是樂山市當地項目。然而和該市當年逾90億元的建筑業產值相比,顯然和預期還有不小差距。

  細看數據,5000萬元產值中的約85%,是來自政府投資的保障性住房,以及辦公樓、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筑。“不少開發商乃至消費者,現在對建筑產業化還不太了解。”汪明說。

  與此同時,四川省建筑產業化已步入相對成熟的階段。“過去困擾行業的規范和技術問題,現在基本都不存在了。相關標準、圖集都由政府牽頭制定完成。”汪明表示,該企業從設計、制造到施工的產業鏈各環節,都有了相應的技術和隊伍。而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川省已有成都、樂山、廣安、西昌4個省級建筑產業化試點城市,擁有一批有技術實力的相關企業。

  市場“不溫不火”。“(建筑產業化)都曉得是好東西,但問題是,現在掙不著錢。”在四川住博會某論壇上,一位建筑業企業負責人直率地表示。

  問題:

  規模不足缺乏配套造價高10%至15%

  擁有種種優勢,為何建筑產業化卻沒大面積推廣?

  汪明認為,成本較高是重要原因。和傳統方式相比,裝配式建筑造價通常高出10%至15%,正好擠掉開發商的利潤空間。“價格,是推廣建筑工業化的最大難點。”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瀑也有同樣的觀點。

  工廠規模化生產,為何會比工地現場修建更貴?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這與目前行業興起不久,缺乏相應配套企業相關。零件制造、物流等領域并非建筑企業特長,但在產業生態還未形成背景下,相關企業只有“大包大攬”,這就意味著成本的增加。

  規模不足,亦是一大原因。訂單多,才可攤低成本。根據業內人士測算,如果成都市能有300萬平方米的市場規模,建筑工業化成本即可與傳統模式持平。而汪明認為,一個項目的規模若在3萬平方米以上,可實現與傳統方式成本相差無幾。“其實建筑產業化可減少建筑垃圾處理、空氣污染治理等社會費用,對企業來說則可減少管理費等。”汪明表示,這些相對隱性的成本節約,消費者是很難看到的。

  行業同時亦面臨人才的缺乏。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去川內某職業院校,參觀其建筑工業化相關科系,發現老師們仍帶著學生,在現場學習澆筑混凝土。“在工廠里,這些早就自動化了。”汪明表示,產業工人和管理人員的缺乏最為明顯。目前省內尚無高校開設相應專業,難以支撐行業規模迅速擴大。

  路徑:

  走市場化道路是方向可從三方面突破

  2月26日中午,汪明趕著去機場,飛赴貴州遵義。那兒有個“急活路”——在當地產業園建近3萬平方米的員工宿舍,正常情況下1年完工,而業主要求4個月。“這種活兒,只有靠裝配式建筑才行。”汪明說,之所以親自去看現場,因為這是公司的發展方向——走市場化道路。

  “市場類項目,正常情況下應占到總項目的70%以上。”他認為,目前業務中政府投資項目較多,但只有市場化項目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對于市場化突破方向,汪明認為至少有3個:旅游地產、鄉村建筑、工業廠房。前兩者能發揮建筑產業化對環境影響小、建筑更標準化和規范化的相對優勢。而后者在建筑產業化領域已實現成本和傳統方式持平,同時速度更快。

  “現在建筑產業化,就像小孩兒學走路,需要政府扶著走一段時間,待走穩了,就能自己走了。”他希望兩年時間內,將產業做到一定規模,實現成本降低從而推進產業的市場化,“在此之前,希望能繼續得到政府在項目方面的支持。”

  名詞解釋

  裝配式建筑

  裝配式建筑是指用預制的構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裝配式建筑在20世紀初就開始引起人們的興趣,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終于實現。英、法、蘇聯等國首先作了嘗試。這種建筑的優點是建造速度快,受氣候條件制約小,節約勞動力并可提高建筑質量,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廣開來。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