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貴州省和湖南省簽訂合作協議,約定雙方借滬昆高鐵懷化至貴陽段開通契機,在沿線地區打造“高鐵經濟帶”。貴州省省委書記、省長陳敏爾稱,貴州不沿海、沿江、沿邊,但具有近海、近江、近邊區位優勢,“貴州處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間腹地,多條高鐵陸續建成,將打通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聯絡線,連接中印緬孟經濟走廊?!?/div>
日前,貴州省和湖南省簽訂合作協議,約定雙方借滬昆高鐵懷化至貴陽段開通契機,在沿線地區打造“高鐵經濟帶”。
貴州省省委書記、省長陳敏爾稱,貴州不沿海、沿江、沿邊,但具有近海、近江、近邊區位優勢,“貴州處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間腹地,多條高鐵陸續建成,將打通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聯絡線,連接中印緬孟經濟走廊?!?
貴州借高鐵經濟帶承接中部產業轉移
滬昆高鐵是國家“四縱四橫”快速客運通道中,東西向線路里程最長、經過省份最多的高鐵。其中,貫穿湘黔兩省共952公里,24個站點。今年6月,滬昆客專懷化(新晃)至貴陽段開通后,長沙和貴陽鐵路運行時間由12小時縮短至3小時。
“滬昆線到了貴陽,意味著打通了貴州北上的大動脈,”貴州省政策研究室相關人士對記者稱,“而和湖南共同打造經濟帶,則有利于吸引來自中部的產業轉移,畢竟貴州的勞動力成本優勢依然明顯。”
根據貴州和湖南簽訂的《框架協議》,兩省合作項目包括基礎設施項目、礦產資源開發以及扶貧開發等方面。
在礦產資源開發的協議中,湘黔兩省將共同開發鋁、鈦等金屬冶煉及深加工項目,合作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資源深加工產業帶;扶貧開發項目方面,共同推進《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實施等。
“一直以來,貴州省的礦產資源開發都停留在初加工階段,我們把原材料低價賣出去,對方深加工后再高價賣回來。”貴州大學教授洪名勇告訴記者。
此外,雙方還要共同爭取一批項目。比如,共同爭取國家支持貴州貴陽經湖南張家界至湖北襄陽客專、貴州興義經獨山至湖南永州郴州再至江西贛州等鐵路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規劃調整,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
而對于湖南而言,與貴州共建中西部首條“高鐵經濟帶”,不僅使得湖南可以東聯中三省,更可以南下和西部的云南、四川、重慶等省市形成更緊密的合作。
貴州并非第一次借高鐵發展地方經濟。2014年12月,隨著投資近千億元、工期長達6年的泛珠區域內第三條高鐵——貴廣高鐵的開通,貴州開始主動和廣東、廣西接觸,并推動三方在貴陽簽署“貴廣高鐵經濟帶合作協議”。
貴州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認為,貴州過去在沒有高鐵的背景下,與周邊省市的產業布局上存在同質性強,互補性差的問題,而高鐵則可以把貴州與珠三角等發達地區連接起來,在能源、勞動力、觀念、體制上都有極大互補性。
避免“過路經濟”
2012年初,國務院出臺支持貴州發展的國發2號文件,提出貴州要堅持把交通基礎設施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打破交通瓶頸制約。
此后,貴州在包括高鐵、高速公路和航空運輸等多方面加速投資步伐,根據規劃,2015—2020年,貴州將每年建成一條高速鐵路,除滬昆、渝黔、成貴三條高鐵外,還包括了2018年的安順至六盤水高速鐵路,2019年成都至貴陽客專以及2020年建成的貴陽至南寧快速鐵路。
但上述貴州省政研室人士認為,未來依然需要注意的高鐵具有“虹吸”和“擴散”雙重效應、雙重影響,貴州尤其要注意避免“被通道”、“被削弱”的風險。
進一步講,成都、重慶、長沙等核心城市首位度高,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極化效應短期內仍然十分明顯,貴州若不能將交通優勢轉變為服務優勢,區位優勢將無法發揮作用,資源、資金、人才等優勢資源要素將會繼續向周邊政策和發展高地集聚,貴州省發展將可能陷入尷尬的“過路經濟”困局。
而貴州財經大學教授張曉陽稱,目前值得關注的是,在高鐵沿線的站點,將會出現許多新的城鎮和產業園區,貴州本地和外來人口也將會向這些區域大量遷移流動,對此,要做到科學規劃,有序引導,并著力構建完整配套的政策體系。
此外,張曉陽認為,要站在更大范圍來考慮資源稟賦問題,以沿線產業承接園區、物流園區、保稅基地等發展平臺規劃建設為重點,面向成渝、長株潭、珠三角等區域加快產業承接轉移,著力引進一批具有引領性、產業鏈長、帶動性強的產業項目,形成漸進式產業發展積累。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