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砂石骨料網了解,2025年6月4日,安徽省4個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已分別進駐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6市開展空氣質量提升攻堅行動專項督察。截至6月23日,各督察組全面完成督察進駐階段工作。
7月4日,安徽省生態環保督察通報多個環境違法違規問題。淮北、宿州、蚌埠、淮南、阜陽、亳州多地存在行業整治推進不力、污染防治工作滯后等問題,部分領域整改反彈、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未獲有效解決,涉及磚瓦、板材、煤炭、餐飲等多個行業。
在淮北市和宿州市,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發現,淮北市濉溪縣、烈山區磚瓦行業綜合整治提升推進不力,已停產、退出磚瓦窯企業廠區成為“散亂污”集聚地,多家企業非法洗砂、部分砂石物料露天堆放,揚塵污染嚴重,群眾多次反映無果。宿州市埇橋區和泗縣板材加工行業轉型升級不力,部分仍停留在粗放式發展階段,一些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作推進滯后。
在蚌埠市和淮南市,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發現,蚌埠市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工作落實不力,工業燃煤爐窯管控不到位,散煤和小鍋爐清零推進滯后,大氣污染防治存在短板。淮南市對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工作把關不嚴,3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淘汰等重點工作推進緩慢,煤矸石綜合利用環節污染治理不到位,空氣質量出現反彈。
在阜陽市,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發現,潁上縣、太和縣、潁東區磚瓦行業整治提升工作推進不力,日常監督管理缺位,49條年產5000萬塊標準磚以下的生產線未實施提升改造或淘汰退出。
在亳州市,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發現,譙城區和高新區餐飲油煙專項整治工作落實不力,日常監管缺失缺位,擾民問題突出,群眾反映強烈。
淮北、宿州:磚瓦行業整治不力 停產廠區淪為污染重災區
淮北市現有在產磚瓦企業47家,二氧化硫排放量約占全市排放總量的36%。其中,濉溪縣、烈山區共有42家,占比89.4%。
督察發現,濉溪縣、烈山區磚瓦產業集群綜合整治不力,相關工作推進遲緩。兩縣區有12家磚瓦企業通過變更營業執照的方式合并為6家,但單窯產能、生產設施等無實質性提升。重點培育的3家磚瓦窯綠色示范標桿企業,也存在突出環境問題
2024年第三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信訪件反映,烈山區龍鑫建材、順民建材等3家磚瓦企業存在露天堆放煤矸石、粉塵污染嚴重等問題,烈山區于2024年12月上報完成整改。督察發現,烈山區未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問題整改后出現反彈。龍鑫建材篩選工序仍未配套建設污染防治設施,作業時粉塵外溢。順民建材部分砂石物料露天堆放,廠區地面積塵較厚。2018年省生態環保督察指出,濉溪縣賽瑯工貿、銀磚材料等企業環境管理差,廠區揚塵污染問題突出;濉溪縣于2020年10月上報完成整改。督察發現,這2家企業問題整改不到位,破碎工序生產時均未開啟污染防治設施,粉塵直排;部分砂石物料露天堆放,揚塵污染嚴重。
祥龍墻材廠區已成為“散亂污”集聚地
已停產、退出磚瓦窯企業廠區成為“散亂污”集聚地。督察發現,濉溪縣祥龍墻材已關停,但場地租給3家“散亂污”企業,從事砂石加工、廢品回收等,現場環境臟亂差。烈山區庭新建材關停后,場地上又出現非法洗砂、木材加工點,群眾5次向淮北市12345熱線平臺反映該問題,但污染問題未有效解決,依然煙塵彌漫。
宿州市共有板材加工企業215家,產值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8.2%;其中,埇橋區和泗縣板材加工企業125家,占比58%。
督察發現,埇橋區和泗縣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統籌不夠、推進不力。生態環保督察、警示片曾多次指出宿州市板材加工行業環境問題,兩縣區仍未制定涉氣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和“一群一策”整治提升方案。125家板材加工企業全部為較低績效(C級),產業綠色化轉型明顯滯后。督察組在埇橋區順河鎮,泗縣黃圩鎮、大莊鎮排查出“散亂污”企業14家,板材產業停留在粗放式發展階段。
泗縣黃圩鎮聚集多家“散亂污”板材企業
蚌埠、淮南:煤炭減量替代工作形同虛設
2018年5月,安徽省發改委印發的《安徽省用煤投資項目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管理暫行辦法》要求,上一年度全省空氣質量排序較差的5個市新增用煤項目,應實施煤炭消費量2.0倍減量替代。2019年5月編制的懷遠縣南國環保熱電有限公司熱電聯產項目(以下簡稱南國熱電聯產項目)煤炭等量替代方案明確,該項目新增原煤用量12.08萬噸。因2018年蚌埠市空氣質量排名全省倒數第三,該項目應實施2.0倍減量替代,即24.16萬噸煤炭消費替代量。督察發現,南國熱電聯產項目僅落實了18.69萬噸煤炭消費替代量,目前仍存在5.47萬噸缺口,減量替代工作打折扣。
按照蚌埠市藍天保衛戰工作要求,建華建材(蚌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華建材)2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應于2018年10月予以淘汰或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并作為南國熱電聯產項目的煤炭替代來源之一,而建華建材直到2020年底才將2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予以淘汰。2019年11月,蚌埠市禹會區在建華建材煤炭消費量已作為替代來源的情況下,對其鍋爐技改項目予以備案。建華建材以技改為名,行新建之實,違規建設了40蒸噸/小時燃煤鍋爐,未落實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此外,建華建材2021年至2024年期間煤炭消費量實際為5.15萬噸,但蚌埠市有關部門統計其煤炭消費量僅為1.03萬噸,統計數據失真。
2025年1-5月,淮南市環境空氣顆粒物濃度反彈明顯,PM10濃度同比惡化7.1%;PM2.5濃度同比惡化1.5%。
督察發現,淮南市發改委作為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管理的審查單位,審查把關不嚴不實,一些耗煤項目煤炭替代數據嚴重失真。《淮南礦業集團潘集電廠一期2×660MW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工程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方案》明確,潘集電廠一期項目125.4萬噸煤炭消費替代量來自潘一選煤廠(本井)。經核實,潘一選煤廠(本井)實際煤炭消費減量僅為80.9萬噸,煤炭消費替代缺口達44.5萬噸。《淮南礦業集團潘集電廠二期2×660MW 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工程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方案》明確,潘集電廠二期項目96.9萬噸煤炭消費替代量來自潘三電廠。經核實,潘三電廠實際煤炭消費減量僅為84.3萬噸,煤炭消費替代缺口達12.6萬噸。潘集電廠一期、二期項目在未嚴格落實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方案的情況下,分別于2023年2月、2025年5月投產。
中煤新集一礦露天裝卸矸石
淮南市年產煤矸石約1600萬噸,煤矸石在堆存、轉運、利用等環節大氣污染問題較為突出。毛集實驗區花家湖、潘集區潘集火車站、潘一礦、蘆集鎮周邊大量煤矸石露天堆放、篩分,揚塵污染嚴重,淮南市環委辦曾多次交辦,但整改工作不到位,相關問題反復出現。中煤新集一礦19萬噸煤矸石覆蓋不完全、露天作業,中煤新集二礦煤矸石輸送廊道尾端未封閉。潘集區興疃碼頭大量煤矸石露天堆放,未采取覆蓋、噴淋等降塵抑塵措施。淮南市鵬源煤炭經營有限公司用挖掘機裝卸煤矸石,未采取加裝擋板、噴淋等降塵抑塵措施,粉塵污染問題突出。
阜陽:日常監督管理缺位 提升整治流于形式
阜陽市現有磚瓦企業91家,其中,潁上縣、太和縣、潁東區分別有37家、24家、8家。近年來,三個縣區磚瓦行業管理缺失,提升整治流于形式,違法違規問題突出。2024年,潁上縣、太和縣、潁東區磚瓦企業自動監測小時值數據分別超標2493次、1038次、554次,分別占所在縣區廢氣超標次數的97.3%、69.3%、77.9%。
2022年以來,阜陽市及3個縣區磚瓦企業整治方案均明確要“整治提升一批、淘汰關停一批”,引導企業轉型升級。督察發現,3個縣區排查整治避重就輕,工作打折扣。
2017年4月阜陽市磚瓦窯廠專項整治明確,年產5000萬塊標準磚以下的多孔粘土磚或燒結磚生產線必須提升改造或淘汰關閉。督察發現,潁上縣23條、太和縣23條、潁東區3條年產5000萬塊標準磚以下的生產線,未實施提升改造或淘汰退出。
2020年,阜陽市擴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公告明確,禁燃區執行Ⅲ類燃料標準,禁止燃燒煤炭及其制品。潁東區鼎勝新型建材、萬榮新型建材、飛馬新型建材以及太和縣筑達新型建材等4家企業,至今仍在違規使用原煤、散煤等高污染燃料。
此外,2017年以來,中央和省生態環保督察多次交辦阜陽市磚瓦企業環境問題,但3個縣區對整改工作重視不夠,污染問題依然突出。2025年4月至5月,督察前期暗訪的12家企業,均不同程度存在環境問題。
潁上、太和、潁東三縣區磚瓦企業污染問題突出
亳州:油煙擾民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 群眾反映極為強烈
亳州市現有餐飲企業6474家,主要位于譙城區和高新區,其中譙城區1872家、高新區1710家。2023年以來,譙城區、高新區餐飲油煙投訴舉報數量分別為529件、325件,不降反升。
2023年,亳州市在全市范圍開展整治餐飲油煙和噪聲擾民問題保障人民群眾合法環境權益專項行動,明確全面整治餐飲油煙擾民問題,建立長效治理機制,有效推進解決群眾身邊環境問題,保持投訴舉報數量逐步下降趨勢。2024年,亳州市持續開展鞏固提升群眾“家門口”生態環境問題專項整治行動,要求2024年12345熱線投訴舉報數量力爭同比下降20%,2025年同比下降15%。
督察發現,譙城區、高新區對專項整治重視不夠,工作落實不力,油煙擾民問題愈加突出,2023年以來,餐飲油煙投訴舉報數量不降反升。2023年譙城區投訴舉報數量174件、高新區129件,分別同比增長55.4%、61.3%;2024年分別同比增長36.2%、7.0%;2025年1-5月分別同比增長28.4%、14.5%。
編輯:周若萱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