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建材行業整體呈現“穩中趨降”態勢。隨著房地產與基建增速放緩,市場需求逐步從增量轉向存量,傳統建材對單一領域的依賴難以為繼,而新興產業如光伏、汽車等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導致供需失衡矛盾加劇,低價競爭頻發,部分企業陷入虧損。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穩住樓市股市等,財政支持力度同步加碼,超長期特別國債、設備更新與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將為行業注入新活力。
“十五五”期間,建材行業將進入深度調整期。受城鎮化率趨穩(預計2035年達77%)影響,水泥需求逐漸下滑,預計2024-2035年我國年均水泥需求13億噸,年均降幅7.1%,2030年水泥需求約12億噸,至2035年水泥需求將回落至8.4億噸。
砂石行業也面臨嚴峻挑戰,破解困局需多方合力。2024年,大型礦權集中釋放加劇“內卷”,產能過剩、非法開采、低價競爭等問題突出,劣質產品甚至危害工程質量。同時,近年來,我國工業固廢年產生量超過40億噸,利用率不足60%,累計堆存量超過600億噸,占地超過200萬公頃,不僅浪費資源,還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隱患,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及周邊、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等重點區域,集中產生于礦山開采、鋼鐵、煤電、有色金屬、化工等重化工業。
企業想成功穿越市場周期,要做好打生存戰的準備。首要是加強成本管理,為市場價格戰做好準備,成本高、效率低、現金流枯竭、環保技術落后的企業將最有可能在首輪被淘汰。其次要轉變思維,借助數智化技術賦能企業,提高企業效率,同時創新管理方式、模式、發展理念。還要專注提升產品品質,利用專業延長服務鏈,為用戶創造價值等等。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王剛表示,建材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石,服務超150個關聯產業,其轉型升級關乎全局。未來需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政企協同優化產業布局,加速綠色化、數字化進程。砂石產業更需打破“高耗能、低附加值”模式,通過標準提升、固廢資源化利用及智能化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唯有如此,行業方能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效益”,為中國制造夯實綠色根基。
2025年3月21日,“2025年全國砂石市場峰會——暨第二屆春季訂貨會”將正式在江蘇江陰召開。屆時,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王剛將詳細分析建材“十五五”發展及砂石產業機遇與挑戰。歡迎各位同仁前來參會。
編輯:周若萱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