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錯配 “石”不我待
——長江流域砂石市場現狀分析
曾經的環保風暴掀起了石破天驚的序幕,砂石骨料從不起眼的位置一躍成為聚光燈下的寵兒,也成為資本投注的熱門。曾經廠區外延綿數里的排隊車輛、碼頭外江面漂浮成群結隊的等貨的船只,都在訴說著這個熱門產業的繁華。然而,僅僅幾年,砂石骨料就從“頂流”走到“過氣”。
進入2023年,長江流域砂石骨料價格大幅下降,引發人們對產能過剩和市場下行的強烈探討。7月砂石骨料價格降到冰點,以長江流域為代表的熱門區域骨料價格跌破60元,業內人士感嘆砂石骨料或已進入全域性永久性產能過剩階段。
礦業權出讓收益可分期付款的變革、供需關系的全面轉換、新增產能不斷釋放、土地政策轉為礦產政策、新的砂石礦權不斷加推、物流航運指數下滑推動砂石流通范圍更廣等一系列問題深深困擾從業者。
作為國內砂石市場的晴雨表以及市場變化的前哨兵,長江流域砂石市場一直備受關注。政策調控帶來的行業紅利吸引了大量資本涌入,助推砂石行業快速轉型升級,但是產能釋放和市場需求的時間錯配造成了如今全域過剩的局面。
業內人士呼吁砂石從業者堅守底線,營造良好的市場競爭氛圍和行業秩序,賦能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長江流域砂石市場危機四伏
“需求和價格再也回不到從前高位,未來的市場一定是在不斷下行”。這是砂石行業同仁對市場的普遍預判。不幸的是,事實似乎也是如此。
早在2020年,有遠見的砂石從業者就說過,2019年,是過去10年最好的一年,也將會是未來10年最好的一年。果不其然,2020年新冠疫情全面爆發。2021年下半年開始,砂石行業旺季不旺,長江流域為代表的熱門區域砂石價格在達到一定高位后就開始橫盤甚至略降。2022年,砂石骨料整體下行趨勢明顯,砂石骨料噸價同比下降20%左右。
進入2023年,三年抗疫正式落下帷幕,這一困擾經濟發展的重要阻礙終于被摧毀,各行各業都滿懷希望,砂石行業同仁也摩拳擦掌,希望搶收最后一波紅利。然而人們對經濟大幅復蘇的殷切期望和市場持續下行的現實形成巨大落差,特別是砂石骨料價格陡降,引起從業者普遍擔憂。
內憂外患 產業矛盾集中爆發
2022年8月,砂石骨料網針對長江流域砂石市場變化做了專題報道,詳細梳理了這些年這一大流通區域市場的格局變化,按照時間線介紹了從不規范開采到開始規?;剿鳎瑥牡谝淮萎a能過剩到生態環保戰略影響,再到沿線產能再次騰飛,乃至長江流域砂石骨料產能過剩預警,深入剖析了沿江各個區域市場情況。
僅僅時隔一年,長江流域砂石骨料市場情況變得異常復雜,甚至有人調侃,如今的局面是為之前行業暴利買單。
而今,長江流域砂石骨料已經是紅海競爭。作為高度流通區,長江流域大型礦山密集分布,新增產能在不斷增加,砂石骨料來源也越發多元化,市場競爭壓力巨大。砂石作為一種礦產資源原本在行業頂峰時的投資屬性已經消失,我們也不斷示警從業者充分做好準備,回歸到投資回報率的合理期望上。
現階段長江流域砂石市場面臨以下主要問題:
1、從政策方面來看,礦業權改革特別是礦產資源稅繳納方式變革,資源出讓價款從原來的一次性繳納變成分期繳納。政策調整引起資源價款財務成本不對等,新進入者財務成本優勢凸顯;
2、從市場方面來說,2023年,供需關系全面轉換已成既定事實,市場供給與需求反向而行的態勢愈演愈烈;
3、從需求端來看,隨著房地產市場持續走弱,基建工程開工率不足,商品石料需求急速下滑;
4、從供給端來看,原本的新增產能釋放,河砂、海砂、湖砂、工程性開采、修復性開采等審批放寬,地方政府加快推出新的大型礦山,供給端急速攀升。
5、從價格方面來看,長江流域砂石骨料價格在7月已經探底,出廠價跌破60元,這是2017年砂石骨料價格剛剛“起飛”的價格。
6、從物流方面來看,航運指數低位徘徊,沿海地區砂石骨料流通范圍加大,市場競爭加劇。
業內人士直言,砂石行業市場化廝殺不可避免,從業者不要抱有太多的僥幸心理。
政策:調整變動加劇市場競爭態勢
砂石骨料作為一個資源型產業,政策的決定性影響毋庸置疑,每一次政策變化,都決定著行業未來的發展態勢:從原本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行業無序混亂,到充分肯定砂石骨料的資源屬性和不可替代性,以至于生態文明戰略實施和推行,政策紅利讓砂石骨料一躍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一時間“洛陽紙貴”。砂石骨料也因此備受資本青睞,同時被賦予了一定的金融屬性,砂石骨料礦權爭奪也越發激烈。隨著資源價款到達一定高位之后,數億乃至數十億的資源價款大幅提高砂石骨料行業的準入門檻,砂石也成為資本大鱷的高端競技場。
今年以來,砂石行業政策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然資源部及相關部門已發布多項改變砂石行業競爭態勢與業態變革的重大政策,包括廢止被行業爭議多年的“35號文”,新的10號文正式實施,明確指出砂石等礦產資源可分期繳納礦權出讓收益;規范和完善砂石開采,嚴控工程用料外銷等;修訂已實施了近27年的《礦產資源法》,意味著涉及砂石采礦權出讓、探礦權轉采礦權等與砂石行業強關聯內容將迎來新規定……這些新規無一不影響著砂石從業者的生存環境。
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于礦業權出讓收益新規,也就是所謂的10號文。2023年4月14日,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稅務總局聯合正式印發《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辦法》(財綜〔2023〕10號),明確了砂石等礦產資源可以按照一定原則分期繳納礦業權出讓收益。該辦法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
與以往相比,新規實施大大降低了砂石骨料準入資金門檻,減輕了新入場企業的獲礦成本。自實施以來,已有多宗砂石采礦權按新規繳納礦業權出讓收益,這一變化讓原本趨于平靜的競爭局面變得重新充滿生機和活力。與之前大型礦山只能在央國企和資本大佬之間抉擇不同,多地國企也在積極入局拿礦,布局砂石產業。一部分企業在歡呼可以加入這場砂石盛宴,而原本高位拿礦、全額繳納出讓收益的砂石業主企業則深陷生存困局: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如何對沖高額的財務成本、增加企業市場競爭力?
甚至有從業者表示,除了看得見的政策在劇烈變動,一些已經實施的政策在實施和監管力度上也有不同程度改變。在經濟環境不景氣的大形勢下,財政收入受到很大影響,很多地方主管部門放松了對環境保護的要求和標準,包括對河砂、湖砂、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疏浚工程、海砂、工程項目等審批標準,政策性調整導致市場供給增多,砂石骨料來源更加多樣化,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2023年發布的部分砂石行業相關政策:
4月19日,自然資源部印發《關于規范和完善砂石開采管理的通知》(自然資發〔2023〕57號)。積極落實“凈礦”出讓,優化采礦權登記流程,要求合理有序投放采礦權、嚴控工程用料外銷。
5月12日,自然資源部正式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登記管理的通知》(自然資規〔2023〕4號),在完善礦產資源勘查登記管理、完善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精簡礦業權申請資料及其他與探礦權采礦權有關事務等方面做了相關規定,進一步減輕礦業權人負擔。
6月25日,自然資源部發布了新修訂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通知,明確從規范性指標和推薦性指標兩方面引導工業用地節約集約,新建、改建、擴建工業項目均要嚴格執行。并規定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容積率指標控制值≤0.8,建筑系數指標控制值≥40%。
7月,自然資源部發布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項,全面推進砂石土采礦權“凈礦”出讓。
8月22日,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金融監管總局等8部門聯合印發《建材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把穩增長擺在首要位置,加快推動建材行業高質量發展。
博弈:供求關系異位,行業榮光難再現
2021年下半年開始,房地產新政對砂石及建筑市場的影響仍在持續。市場需求不足已成為業內共識。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房地產需求對商品混凝土市場的影響遠超人們的想象。盡管各地政府不斷抓基建和重大項目開工,意圖形成實物工作量,帶動建材等行業盡快恢復,然而,由于地方財政壓力不斷增大和地方債務問題,項目資金遲遲不到位,無法完全落地。且連續多年的刺激拉動,后勁不足。甚至有同行直言,現階段基礎建設拉動也無法彌補房地產市場下行造成的缺口。一系列事實擺在眼前,砂石骨料行業榮光很難再現。
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統計,2023年上半年砂石需求量為71.48億噸,同比增速為-2.4%。分地區來看,與2022年同期相比,華北地區需求量增長近4000萬噸,但需求占比未發生變化;華東地區需求量仍占全國總需求量3成左右;華中地區1-6月需求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66億噸,占比也由2022年的16%降至14%。
在這場供需博弈中,態勢已經非常明朗。一方面,需求端大幅下降是事實。另一方面,供給端卻在持續攀升,新增產能不斷釋放,新推礦權源源不斷,后續供給充足。
2022年第四季度,長江沿線大型砂石生產線集中投產,這些投產的新生產線產能釋放,極大增加了市場供應量,讓供需關系進一步失衡。
據砂石骨料網統計,2022年10月21日,湖南沅江市建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000萬噸機制砂項目順利投產;11月8日,浙江金童山礦地綜合利用項目年產1390萬噸生產線正式投產;11月25日,重慶巫山縣江昱建材年產1500萬噸精品砂石骨料線正式投產;12月7日,中建材瑞昌年產3000萬噸骨料生產線正式投產;12月28日,中電建長崍浠水項目一期年產2000萬噸項目正式投產……
2023年上半年,沿江地區大型砂石骨料生產線投產速度依舊不減。
3月28日,蕪湖海螺綠色建科公司年產500萬噸骨料機制砂項目順利投產發運;4月,華新綠色建材年產3000萬噸機制砂項目投產;7月,中電建重慶年產750萬噸砂石項目一期工程通過投產驗收。
據砂石骨料網記者了解,馬鞍山海螺綠色建材年產960萬噸骨料智能機制砂項目于上半年提前投產并實現當月入規;都昌宏升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6000萬噸骨料項目已經試生產……
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22年底,長江中下游砂石在產產能已基本可滿足沿線核心城市的砂石需求。然而進入2023年,砂石骨料礦權推出速度并未減緩。業內人士表示,很多砂石企業產能還沒有完全釋放,現在的競爭程度沒到最壞的時候,后期長江流域市場會很困難。
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全國共成功出讓砂石類采礦權520宗,總涉及儲量約162.9億噸,總涉及批復年產能10.1億噸,出讓砂石類采礦權數量、資源總儲量和年產能方面全面碾壓2022年同期。
截止到2023年8月底,全國共成功出讓砂石類采礦權734宗,總儲量約215.1億噸,總批復年產能13.3億噸;其中,沿江省份出讓砂石骨料礦127宗(安徽6宗、湖北23宗、湖南45宗、江蘇7宗、江西18宗、浙江12宗、重慶17宗),總儲量約49億噸,批復年產能3.2億噸。
盡管這些數據涵蓋了很多不沿江區域產能,但是新推礦權的數據毋庸置疑,未來2-3年砂石骨料產能將進一步釋放。屆時,砂石骨料供求關系將進一步惡化。
價格:市場的風向標,7月觸底回升
隨著春節假期結束,2023年3月,各地掀起新一輪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潮,長江流域砂石市場也在持續低迷后迎來節后第一波“漲價潮”。然而好景不長,后續乏力,砂石骨料價格一路下滑。
從市場角度來看,不少區域砂石企業反映開工率不足,房地產市場需求大幅下滑,市場需求有限,砂石骨料環境不如預期。甚至連需求最旺盛的長三角、珠三角區域砂石從業者也面臨產品滯銷的壓力。
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團湖州公司總經理姚紹武指出,受長江流域(市場多元化)砂石骨料的沖擊,一直很平穩堅挺、像孤島的湖州地區價格大幅下跌,最低噸價只有80多元,與去年三四季度相比下跌達30%-40%。要知道,即使是曾經2018-2019年全國各地砂石骨料價格劇烈變動的時候,湖州砂石骨料都保持著平穩的態勢,價格僅在10%上下波動。
湖州尚且如此,其他區域波動更加劇烈。
據砂石骨料網了解,2023年初,上游重慶(東方希望)砂石骨料出廠均價在33元左右,2月下旬漲到46元左右,隨后一路下降,7月初出廠價僅為35元,隨后回升,截止8月底,出廠價格為42元左右;中游湖北荊門普通砂石骨料出廠均價在35元左右,3月中旬下調到32元左右,5月底出廠價僅為29元,8月出廠價格調整為28元左右;下游舟山年初出廠噸價為91元左右,隨后一路下跌,到7月噸價僅為72元,8月初跌破70元,8月底平均出廠價僅為66元,距年初下降近27%。
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最新統計顯示,長江砂石指數已由2022年初的99.45降至今年8月初的72.07,降幅為27.53%。2023年7月初,長江流域大型企業砂石平均出廠價已跌破60元/噸(為59元/噸),較2022年初的81元/噸下降了22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元/噸(去年同期約69元/噸),降幅約14%。
(來源: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注:指數為月初價格統計,8月份砂石骨料價格在回升。)
8月開始,市場即將轉入施工旺季,各地砂石需求上升,長江沿線特別是上中游企業砂石骨料價格陸續上調,市場逐步回暖。
有行業同仁指出,目前砂石骨料逐步向賣方市場過渡,不過好在貨款仍是現款結算,此后在歷經一輪輪價格戰之后,砂石骨料或許也將面臨應收賬款問題。也有同行指出,相比于發達國家砂石料價格的長期穩定,國內部分地區砂石骨料價格目前處于高位,其他低成本區域的砂石骨料很快就會通過各種渠道填充當地市場,最終還是會回到一個合理的價值區間。甚至有行業同仁直言,未來長江流域砂石市場噸價或許會砸破50元。
物流:砂石運輸半徑決定者,加劇市場競爭
物流價格低位徘徊,大量外來料沖擊長江流域砂石市場,這是2023年關注物流變化從業者感觸很深的問題。有同仁甚至表示,目前長江流域砂石行業已經進入客觀的充分化競爭和洗牌過程,接下來不是期望經濟回暖和現實差距的問題,而是生存問題。
“物流成本高的時候參與的競爭者范圍有限,而物流成本降低,區域內砂石骨料市場競爭更為激烈?!痹诜治鼋衲晡锪饕蛩貙κ袌龅挠绊憰r,知情人士如是說?!敖衲甑奈锪鬟\輸成本是近幾年最低的,特別是沿海海運的降幅基本接近2020年疫情停擺的價格。2021年福建到上海最高峰運費噸價在40元左右,2022年則降到在22-23元左右(四季度上漲到25-26元),而2023年的運費價格只有17-18元,回頭船更便宜,福建的砂石料在原有的價格上由于物流成本降低,銷量大幅增加。短途運費波動空間很小,這在很大程度上對近距離的砂石企業(舟山等地)造成極大影響。”
據砂石骨料網記者了解,上海砂石協會發布的建設用砂石市場報告指出,福建地區建筑用碎石市場占比從2021年的22%提升至2022年的35.76%。2023年二季度上海市建設用砂主要來源中,福建沿海地區占17%,建設用石占35%。這一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周邊地區砂石骨料企業面臨的窘境。除了外來料之外,長江流域很多砂石企業也深入長三角腹地爭奪市場,傳統重點供應基地舟山等受到不小沖擊,碎石在上海市場的占有率從原本的52.79%下降到43%。
在和業內人士交流中,很多企業反映,長三角地區砂石骨料來源多樣性,且來料范圍涵蓋東北、山東、福建沿海等地,對長江流域砂石市場造成極大沖擊。
對于9月以后的市場,業內人士表示看好。隨著季節性物流變化——冬季船只運行效率會受影響,隨著北煤南下和南糧北上等流動,物流指數會增加;同時,作為傳統的施工旺季,如上海等地要到10月、11月左右才會真正啟動需求,地方政府有可能會在四季度搶經濟指標。雙重疊加影響,砂石骨料或許會出現階段性需求爆發。
前景:市場體量巨大,要充滿信心
在思考行業發展時,我們要將其放在整個社會大環境下充分考慮。盡管砂石行業未來困難重重,但是總體來看,中國經濟在不斷向好。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5%,明顯快于去年全年3%的經濟增速,也快于一季度4.5%的經濟增速。多項指標顯示,我國經濟運行延續恢復向好態勢。
從國家層面看,按照財政部的安排,2023年全年安排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務限額3.8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500億元。規模上升,意味著地方可以籌集更多的債券資金用于重大項目建設。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8月以來,多地重大項目加快落地,新增專項債的發行正在提速。按照相關要求,今年新增專項債券力爭在9月底前基本發行完畢,用于項目建設的專項債券資金力爭在10月底前使用完畢,研究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引導帶動社會投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中國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應充分估計所面對的困難,要有耐心,更要堅定信心。目前中國經濟正處于回升向好爬坡過坎的關鍵時刻,回暖力量不斷蓄積。他表示,投資對今年下半年克服需求收縮的壓力非常關鍵,下半年擴大內需最重要的是要在著力提振投資上見成效。他認為,宏觀經濟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也不斷加大,經濟全面回升的前景可期?!爸徊贿^需要一點耐心,也需要一些時間。”
針對長江流域市場情況,2023年11月10-12日,在浙江紹興隆重召開東海論壇-第三屆中國砂石高質量發展峰會現場,業內人士將詳細探討。更多精彩議題,期待您的光臨。
編輯:賈林娜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