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砂石骨料網獲悉,隨著夏季用電高峰的來臨,四川、內蒙古、新疆、河北等多地水泥協會相繼發布錯峰生產通知。新一輪限電、限產即將來臨。有業內同行調侃:水泥行業又在依靠錯峰“續命”。眾所周知,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現象存在已久,盡管從業者一直在呼吁產能過剩,但是新建項目依舊不停,產能過剩頹勢依然延續。多年來,錯峰生產成了水泥企業降低生產成本,避免陷入低價惡性競爭的重要手段。
特別是在經歷幾十年來最大幅度下跌之后,水泥行業危機更近。也有從業者表示,在房地產全面下行,經濟環境不如意,加上原有的“土地財政”逐漸轉變為“礦產財政”的逼迫下,砂石骨料行業又該怎么辦?
供需矛盾突出 產能過剩加劇
砂石需求下滑已是既定事實,但是一方面,各地政府主管部門加大砂石骨料放礦力度,不斷加推大型、超大型砂石礦山;另一方面大企業也在加速釋放既有骨料產能。供需矛盾越發突出,砂石骨料行業產能過剩危機已近在眼前。
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不完全統計,2022年我國砂石需求量約為158.85億噸,較2021年下降10.94%。而與需求端下滑相反的是供給端在不斷增加,核心區域大型砂石礦山拍賣力度不減。
從礦權出讓情況來看,2022年全國共成功出讓砂石類采礦權959宗,總涉及批復儲量約395.34億噸。其中,年產1000萬噸級以上礦山數量為31宗。安徽、湖北、廣東三個省份新成交砂石類采礦權平均年產能超過500萬噸。浙江、江西、廣西年平均產能超過400萬噸。新增產能速度超出人們預期。
從大企業產能釋放情況來看,不少企業認定砂石行業在走下坡路,要加快既有產能釋放。截至目前,中電建已手握23宗砂石礦權,進入運營期的綠色砂石項目7個。中電建負責人曾向砂石骨料網記者表示,與之前在符合要求的基礎上的“能拿盡拿”不同,2023年,中電建工作重心有所轉移,未來2-3年內,將已經到手的礦權產能盡快釋放。
2022年,華新水泥投產了20條骨料生產線,包括備受全球矚目的億噸機制砂一期項目正式投產,骨料年產能已達到2.1億噸。從2019年至2022年,華新水泥共投產了47條骨料生產線。
在2022年11-12月之間,華潤水泥有4條年產500萬噸級以上大型砂石項目投產,截至2022年底骨料年產能15070萬噸(約1.5億噸)……
熱門區域競爭加劇 逆勢突圍困境重重
筆者通過一線調研以及對行業的觀察來看,除供需矛盾突出、產能過剩危機以外,砂石骨料行業還面臨著多重困境,內憂外患,矛盾重重。
其一,熱門區域競爭加劇。和水泥一樣,砂石骨料同樣屬于短腿產品,嚴重依賴物流運輸。因此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個黃金水道區域內,原本屬于兵家必爭之地,各企業爭相布局,大型礦山頻出。
2022年9月26日,備受矚目的全球最大砂石生產基地華新億噸線正式投產,打響千萬噸級砂石產能釋放的發令槍。據砂石骨料網不完全統計,第四季度,中建材鄧家山年產3000萬噸、中電建浠水年產2000萬噸項目為代表的至少8條千萬噸級砂石生產線舉行投產儀式,供給端產能集中釋放。(詳見2022年年終盤點)
另據砂石骨料網不完全統計,中電建今年明確至少6個砂石項目投產(詳見:中電建今年至少6個砂石項目投產 涉及年產能8080萬噸!)。日前傳來消息,華潤封開年產3000萬噸大排礦解決出貨難題,或將于今年6月如期投產。可以預見,隨著這些大型礦山的產能釋放,未來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市場競爭必將更加激烈。
其二,房地產低迷,基建投資不如預期,砂石價格持續下行。從2021年開始,整個建材行業旺季不旺的勢頭一直在延續,房地產新政調控讓砂石骨料以及建材市場受到很大影響。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統計,2022年全國砂石平均到用料單位價格均小幅下降,甚至年底價格不如年初。
進入2023年,砂石價格并沒有止跌回彈。4月中旬,長江沿線砂石價格普遍下跌,其中上游重慶碎石、機制砂最高下跌8元/噸。5月中旬,長江、珠江流域市場砂石價格普遍呈下跌趨勢,其中以廣西梧州價格市場跌幅最高,機制砂下跌12元/噸。即將進入汛期和夏季高溫天,砂石價格或將進一步下行。
其三,政策調整或將加劇市場競爭。4月14日,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稅務總局聯合印發《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辦法》(財綜〔2023〕10號,以下簡稱10號文),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辦法》發布以來,在砂石骨料行業引起巨大關注。
10號文明確指出按出讓金額方式繳納礦業權出讓收益可按照一定原則分期繳納。也就是說,5月1日之后,新出讓的砂石礦山可以按照首次征收比例不得低于采礦權出讓收益的10%且不高于20%,剩余部分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內按年度分期繳清礦業權出讓收益。前不久,江西已經對一新礦采取該措施。(詳見【首次】礦權出讓收益分11年繳納!江西年產700萬噸砂石礦首次試水)
日前,自然資源部礦業權管理司司長鄧國平在礦業權出讓收益改革研討會上明確要求,各地要切實抓好“10號文”的貫徹落實,抓緊出臺基準價、起始價等相關配套文件,進一步推進《辦法》相關規定的實施。
有業內人士指出,10號文從某種層面來說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砂石骨料行業入行門檻,有效減輕新入場企業的獲礦成本,但對于之前取得采礦權的企業來說,意味著競爭更加激烈。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讓原本趨于理性拍礦的企業再次搶奪礦權,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市場風險。
供需矛盾加劇,區域競爭隱憂顯現,價格持續下行,政策影響估值分化,砂石行業在產能過剩危機以及多重困境交織之下,未來該何去何從?身處其中,砂企又該如何在困境中破局?
編輯:何勸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