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亚洲小说乱欧美另类,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不卡

8省規劃年開采量近50億噸!廣東10.7億噸 江蘇僅7300萬噸

—— 19省份發布礦產規劃 砂石礦山即將迎來新一波整頓
來源:砂石骨料網
時間:2022-12-10
據砂石骨料網統計,近期,貴州、內蒙古、新疆、云南、甘肅、河北、河南、廣東、廣西、黑龍江、湖北、浙江、遼寧、江蘇、福建、江西、山東、寧夏及青海等19個省份接連印發《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

據砂石骨料網統計,近期,貴州、內蒙古、新疆、云南、甘肅、河北、河南、廣東、廣西、黑龍江、湖北、浙江、遼寧、江蘇、福建、江西、山東、寧夏及青海等19個省份接連印發《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

據統計,2022年11月之前,全國共有15個省份接連印發《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11月至今,河南、福建、江西及山東等4個省份也正式發布相關規劃。安徽、湖南等省份的相關規劃也通過審核,但還未正式發布。

砂石骨料網記者在梳理相關規劃時發現,19個省份均明確減少小型礦山數量,提高大中型礦山比例、推動“凈礦出讓”及加快綠色礦山建設等等。其中,8省明確規劃到2025年省內砂石總年產能,合計近50億噸。具體如下圖所示:

2.jpg

8省明確:砂石年產能累計近50億噸

據已下發的礦產資源規劃顯示,共有8個省份明確砂石礦年開采量。其中,廣東明確至2025年砂石年開采量約10.7億噸(其中建筑石料碎石類年產3億方以上、機制砂年產0.975億方以上)。近兩年,廣東地區不斷推出大型礦權,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不完全統計:2021年廣東成功出讓砂石礦總資源儲量13.49億噸、設計年產能超5900萬噸。2022年至今,廣東已成功出讓砂石礦總資源儲量65.85億噸、設計年產能2.8億噸。僅近兩年新拍出的砂石礦年產能就已近3.4億噸;

貴州明確至2025年砂石年開采量10億噸。據了解,貴州本身小型礦權較多,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數據顯示,2021-2022年至今推出198宗砂石礦,其中年產100萬噸以上礦山48宗,剩余150宗新拍礦權年產能都在100萬噸以下。2021年至今,貴州成功出讓砂石礦總資源儲量25.58億噸、設計年產能近1.8億噸;

湖北明確至2025年砂石年開采量9億噸。在長江流域,湖北是砂石骨料主要生產加工基地,近年來拍出了多宗大型礦權,備受矚目的華新億噸線也于今年9月26日正式投產。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不完全統計:2021年湖北成功出讓砂石礦總資源儲量14億噸、設計年產能近億噸。2022年至今,成功出讓砂石礦總資源儲量72億噸、設計年產能3.59億噸。兩年拍出砂石礦年產能近4.6億噸;

廣西明確至2025年砂石年開采量6.8億噸。廣西市場直指粵港澳大灣區,已出讓眾多千萬噸級以上礦權。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不完全統計:2021年廣西成功出讓砂石礦總資源儲量19.9億噸、設計年產能1.14億噸。2022年至今,已成功出讓砂石礦總資源儲量70.67億噸、設計年產能近3億噸。兩年拍出砂石礦年產能3.14億噸;

作為另一個市場需求高地,浙江在資源開采控制方面較為嚴格,明確至2025年砂石年開采量4億噸。作為國內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浙江省砂石骨料市場一直備受關注。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不完全統計:2021年浙江成功出讓砂石礦總資源儲量10.7億噸、設計年產能2.07億噸。2022年至今,浙江已出讓砂石礦總資源儲量3.02億噸、設計年產能4652萬噸。兩年拍出砂石礦年產能近2.5億噸;

山東明確至2025年砂石年開采量5億噸。近兩年,山東政府在新采礦權釋放方面比較謹慎。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不完全統計:2021年山東成功出讓砂石礦總資源儲量2.8億噸、設計年產能近2000萬噸。2022年至今,山東已成功出讓砂石礦總資源儲量1.8億噸、設計年產能超620萬噸。近兩年拍出的砂石礦年產能僅為2620萬噸;

作為北京地區砂石供應的主要基地,河北明確至2025年砂石年開采量2.7億噸。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不完全統計:2021年河北成功出讓砂石礦總資源儲量僅為580萬噸、設計年產能30萬噸。2022年,河北開始加速礦權釋放,前11個月,河北已成功出讓砂石礦總資源儲量5.28億噸、設計年產能5000萬噸;

作為一個砂石礦產資源匱乏的區域,江蘇明確至2025年砂石年開采量0.73億噸。江蘇是典型的輸入型省份,礦山資源較少,大多依賴外地輸入或者是來料加工,為保障砂石用料依據規劃,未來幾年江蘇將陸續出讓多宗砂石采礦權。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不完全統計:2021年江蘇成功出讓砂石礦總資源儲量近3700萬噸、設計年產能400萬噸。2022年至今,江蘇已成功出讓砂石礦總資源儲量近1300萬噸、設計年產能超250萬噸。近兩年拍出的砂石礦年產能僅為650萬噸。

19省明確:提高大中型礦山比例

砂石骨料網記者發現,除以上8省明確規劃年產能外,19省的礦產資源規劃均明確了要減少小型礦山數量,提高大中型礦山比例,其中17省對大中型礦山比例做出明確規定,黑龍江規劃大中型礦山占比最小僅20%,遼寧規劃大中型礦山占比最大,要求占比達到90%。湖北、江西、寧夏、浙江、山東、廣西等明確規定砂石礦最低年開采規模;河南、新疆及遼寧對大中小型礦山做出明確規定,其余省份未明確相關信息。

1.jpg

貴州:控制小型礦山數量,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25%,建筑用石材年最低開采規模30萬方;

內蒙古:在期礦山總數控制在2900個以內,大中型礦山比例提高到35%左右,實現找礦新突破,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10-15處;

新疆:到2025年,全區大中型礦山的比例達40%以上,其中明確了建筑用砂石礦大型、中型、小型年產規模;

圖片 4.png

云南:逐步提高大中型礦山比例,采礦權總數在2020年基礎上進一步減少;

甘肅:全省礦山總數達到2500個左右,大中型礦山比例提高到25%以上,明確不再新建年產6萬噸以下建筑用砂礦;

河北:規劃到2025年大中型固體礦山比例提升到35%左右;

廣西:建筑用砂石采礦權數量控制在960個以內,全區大中型礦山比例達60%以上,其中建筑用石材大型礦100萬噸以上,中型50-100萬噸,小型20-50萬噸;

圖片 5.png

江蘇:力爭在徐州、連云港、南京、鎮江等形成數個年生產規模在500萬噸以上的建筑石料開采基地,到2025年,全省固體礦產開采礦山大中型規模比例預期在75%以上。

福建:全省采礦權總數控制在1000個以內。其中,建筑用石料(含機制砂)采礦權數控制在280個以內海砂采礦權數控制在10個以內。大中型礦山占比提高到40%以上;一批大中型機制砂石集中開采區最低年開采規模如下:

圖片 6.png

山東:到2025年礦產年開發總量控制在10億噸以內,固體礦產大中型礦山比例不低于65%,新建建筑用石料礦山生產規模不低于100萬噸/年,且服務年限不少于10年;

河南:到2025年,全省固體礦山大中型礦山比例不低于40%,新建建筑用石料礦山生產規模不低于100萬噸/年,明確大型礦山年開采規模300萬噸以上;

圖片 7.png

廣東:到2025年,使大中型礦山比例在35%以上,全省采礦權總數控制在1800個以內,采石場數量控制在1150個以內;

黑龍江:規劃期內預期年礦石開采總量1.7億噸左右,礦山數量控制在1600個以內,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20%;

浙江: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70%以上,其中建筑用石料礦山大中型比例達到90%以上,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20處,明確省級集中開采區建筑用石料中型礦山規模不得低于300萬噸/年;

圖片 8.png

寧夏:礦山數量由323個縮減到260個,大中型礦山比例提高到90%,建筑石料年生產規模最低100萬噸,服務年限不低于10年;

圖片 9.png

遼寧:礦山總數保持在2000個左右,大中型礦山比例提高到30%左右,新建、改擴建和延續普通建筑用砂石礦最低開采規模標準為20萬立方米/年(50萬噸/年左右);

江西:礦山數量穩定在2300個左右,大中型礦山比例提高至25%,建筑用石料服務年限不小于10年,最低年開采規模50萬噸;

湖北:力爭2025年底有效正常生產礦山總數不超過2000家、在產礦山大中型占比達到25%以上,建筑用石料開采集中開采區內原則上不低于100萬噸/年,集中開采區外原則上不低于30萬噸/年。

19省明確: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除明確建設大中型礦山比例外,環保、高效、智能、安全成為每一個礦山建設者不懈的追求,大家對綠色礦山的定義也在不斷提高,隨著規劃的下發及第三輪環保督察即將開始,砂石礦山或將迎來新一波整頓。據已下發的18省礦產資源規劃明確表明,新建礦山要全部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其中,寧夏要求小型生產礦山要達到100%綠色礦山建設地方標準;貴州建立綠色礦山退出機制;浙江明確研究制定智能化綠色礦山建設地方標準,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探索“未來礦山”建設途徑等等。

貴州:建立綠色礦山退出機制,對已列入綠色礦山建設名錄的,督促礦山企業鞏固建設成果,并按綠色礦山標準組織抽查,對不達到相關標準的,從名錄中移除并公開曝光,持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江西:全面落實綠色勘查,持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以先進綠色礦山為示范,以點帶面,推動全省綠色礦業發展。在部分大型礦山探索開展基于5G技術的綠色智能化礦山建設。截至2020年底共44個礦山列入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庫;

內蒙古:落實礦山環境治理和綠色礦山建設責任主體,制定年度推進計劃,全面推進生產礦山的綠色礦山建設。截至2020年底共67家礦山納入綠色礦山名錄

新疆:新建礦山全部按照綠色礦山標準建設,生產礦山加快改造升級,逐步達標。在礦業權出讓、延續等審批中明確礦業權人落實綠色開采的要求。截至2020年底共67家礦山入選全國綠色礦山名錄;

云南: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綠色礦山評價體系,分類有序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截至2020年底共有25個礦山被自然資源部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

甘肅:生產礦山加快綠色升級改造,逐步達標。將綠色礦山建設納入礦產資源日常監管。截至2020年底共有32個礦山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

河北:綠色地質勘查要求嚴格執行,綠色礦山建設穩步推進,綠色礦業發展成效更加凸顯。截至2020年底共有75家礦山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

廣西:全面推進有效生產礦山開展綠色礦山創建,把綠色礦山建設貫穿于礦山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和閉坑全過程。在2020年應建礦山30%達標建成綠色礦山的基礎上,2021年80%達標建成綠色礦山,2022年所有應建礦山達標建成市級以上綠色礦山。截至2020年底累計建成綠色礦山407座;

江蘇:新建礦山全部按照綠色礦山標準要求建設,生產礦山加快改造升級,進一步推進綠色礦山高質量發展。建筑石料集中開采區內礦山必須按照綠色礦山標準要求建設。截至2020年底共有72家礦山列為國家級和省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其中36家列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

福建:建筑用砂石開采規劃區塊根據重點建設項目、重要民生項目實際需求,統籌安排、有序投放砂石采礦權。截至2020年底共創建綠色礦山39家,其中18家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

山東:新建礦山按照標準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生產礦山加快升級改造,逐步達標。到2025年,山東省綠色礦業格局基本形成,綠色礦山建設工作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河南:持續完善綠色礦山評價體系和名錄庫出、入庫機制,加強綠色礦山評估隊伍建設,規范評估行為。強化綠色礦山后續跟蹤監督,進一步提高綠色礦山建設質量,維護綠色礦山品牌形象;

廣東:持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以先進綠色礦山為示范,以點帶面,推動全省綠色礦業發展。在部分大型礦山探索開展基于5G技術的綠色智能化礦山建設。截至2020年底共有367個礦山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其中60個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

黑龍江:以國家綠色礦山建設規范和黑龍江省綠色礦山地方標準為抓手,充分發揮綠色礦山的典型帶動作用,加強全省綠色礦山建設,引領礦業高質量發展。截至2020年底共28家礦山被列入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

浙江:應建綠色礦山建成率達95%以上,力爭建成智能化綠色礦山50個,制定智能化綠色礦山建設地方標準,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探索“未來礦山”建設途徑。截至2020年底共346家礦山按照國家行業標準建成綠色礦山并通過第三方評估,新建礦山全部完成綠色礦山建設,64家礦山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

寧夏:深化綠色礦山建設。以建設自然資源“一張網、一張圖、一平臺”為目標,在“多庫合一”工作基礎上,運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整合優化礦政資源數據,深化業務應用,完善功能服務。其中,大中型生產礦山達到綠色礦山建設行業標準,小型生產礦山達到綠色礦山建設地方標準生產礦山100%。截至2020年底共13家礦山納入國家綠色礦山名錄

遼寧:重點加快大中型建筑用砂石土礦山和遼東綠色經濟區內符合條件的生產礦山綠色礦山建設。截至2020年底共、建成綠色礦山84家

江西:加快推進江西省綠色礦山名錄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加強綠色礦山知識培訓,增強礦山企業綠色發展意識。優化綠色礦山評價指標體系,完善綠色礦山第三方評估管理辦法。截至2020年底共44個礦山列入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庫

湖北:分類推進綠色礦山創建,落實礦山企業綠色礦山創建主體責任。已建礦山加快提升改造,逐步達標。截至2020年底共69家礦山成功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

注:《青海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于2022年9月23日由省政府辦公廳發布實施,但未找到相關文件,本文未統計大中型礦山比例及綠色礦山建設相關信息。

編輯:賈林娜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