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9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砂石采礦權出讓提高砂石資源供給能力的指導意見》,提出了4大項共13條內容,以加強山東省露天砂石礦山管理,提升砂石資源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障能力。
山東對十四五”期間有關市砂石采礦權投放進行了初步計劃,擬出讓采礦權數180個,擬投放產能為2億噸,具體情況如下:
《意見》要求,提高站位,高度重視砂石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山東省多地出現砂石供給緊缺、價格高位運行等突出問題,部分制約了當地重點工程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進度。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主體責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山東省砂石資源供需平衡,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意見》強調,精準施策,統籌做好砂石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
1、開展砂石資源家底專項調查
準確摸清轄區內砂石資源賦存狀況、儲量規模、品質用途和可利用性,掌握重大工程、重點項目等對砂石資源的需求和供給現狀,明確短期內有望形成集中開采的砂石資源分布區,摸清符合出讓條件的區塊范圍。
2、落實砂石采礦權投放計劃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確定了“十四五”期間砂石采礦權投放初步計劃,力爭到2025年末,增加供給2億噸;同時科學合理確定年度出讓計劃,于每年12月底前將下一年度出讓計劃報省自然資源廳。
3、強化擬設采礦權選址審核
對采礦權選址設置嚴格規定,并且開展礦區范圍聯合論證,符合“可利用土地面積最大化、需治理邊坡面積最小化”原則,邊界基本沿等高線劃定。
4、全面推進 “凈礦”出讓
探索推進礦業用地以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方式使用,力爭實現砂石采礦權100%“凈礦”出讓,縮短產能釋放周期。
5、實施采礦終了效果管控制度
按照“宜平則平”“宜耕則耕”“宜林則林”的原則,制定年度開采及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計劃,探索實施采礦終了效果管控制度;各市要加強監督,督促采礦權人“邊開采、邊治理”,達不到治理效果的依法予以處罰。
6、加強項目產出砂石資源管控
經批準的工程建設、土地綜合整治、廢棄礦區生態修復等項目利用砂石資源,嚴禁超批準范圍開采;實施過程中產出的自用之外剩余砂石資源以及廢棄尾礦庫、廢棄礦山固體廢棄物等,可由市或縣(市、區)政府制定處置方案,納入地方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進行統一處置。
《意見》指出,規范高效,促進砂石礦山高質量發展:
1、培育規模化集約化砂石集中開采區
積極培育年生產規模千萬噸級以上的砂石集中開采區,單個采礦權原則上年生產規模不低于100萬噸,服務年限不少于10年。鼓勵砂石礦山與機制砂石生產企業開展技術、業態協作,拉伸健全產業鏈,提升產業集中度。
2、打造智能化綠色化砂石礦山
鼓勵支持砂石礦山企業加大技能改造、環保和安全投入,全面提升礦山智能化開采、安全生產和環保水平,加快綠色礦山建設。
3、推進現有砂石采礦權整合提升
科學編制整合提升方案,對采礦權整合做出相關規定;對管理不規范、開發利用水平低、技術力量薄弱的礦山,鼓勵大型礦山企業收購、兼并、重組,實現礦產資源向優勢企業聚集。
4、建立砂石資源跨地區快速運輸通道
綜合考慮魯南、魯東等砂石資源富集區與魯西北資源貧乏區分布現狀,探索跨地區砂石資源需求信息共享,研究建立砂石資源快速運輸通道,優先保障省內重大工程、重點項目等建設需求。
最后,《意見》還表示,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部門聯動、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積極健全砂石資源管理長效機制,引導相關企業積極適應市場需求,助力保障砂石資源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