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十四五”自然資源發展規劃》正式印發,旨在明確“十四五”時期湖南省自然資源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謀劃重大舉措,部署重大任務,提升湖南省自然資源治理能力。
《規劃》提出了“十四五”發展目標:高質量發展的資源要素保障能力全面加強,采礦權數控制在3000個以內,其中砂石土礦控制在1500個以內;以耕地保護為核心的自然資源保護體系更加完備;高品質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基本形成;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明顯提升,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30%以上;自然資源資產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自然資源現代化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群眾在自然資源領域的獲得感更加充實;自然資源領域“數字政府”基本完成。
《規劃》強調要深化與國家區域發展戰略聯動,緊密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積極對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北部灣經濟區,加快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主動對接融入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建設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增長極,引導長江和湘江沿岸資源整合,推進岳陽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
《規劃》指出要編制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完善生態修復支撐體系;構建生態修復共同治理體系,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強化企業治理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屬地責任,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通過政策激勵,吸引各方投入,推動形成市場化運作、科學化治理的生態修復模式。
要推進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加強歷史遺留廢棄礦山開采邊坡綜合整治、土地復墾、地形重塑、地質災害治理、水資源修復、生態植被重建,到2025年,歷史遺留礦山土地復墾率達60%以上;強化在建與生產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引導礦山企業積極落實“邊生產、邊修復”責任,可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采礦權范圍內的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并依法保護投資方合理收益。
《規劃》還提出強化礦產資源源頭管控,編制實施新一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戰略性礦產勘查專項規劃、縣級砂石土礦專項規劃;規范礦業權管理,合理設置礦業權,除國家戰略礦種、附加值高、為產業配套以及保障民生需求情形外,不再新設采礦權,規范已設采礦權延續,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到2025年底全省采礦權數量控制在3000宗以內,其中砂石土礦采礦權數量不超過1500宗;嚴格礦業權管理,全面推行礦業權競爭性出讓和“凈礦”出讓,加快推進以砂石土礦為重點的露天開采礦山專項整治行動。
《規劃》要求加快綠色礦山建設,總結和推廣礦業轉型發展改革試點經驗,實施綠色礦山建設三年行動,生產礦山全部達到湖南省綠色礦山標準;規范綠色礦山建設要求,以柿竹園、七寶山、水口山、瑤崗仙、香花嶺、寶山等大中型礦山為重點,加強共伴生、低品位、尾礦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