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連云港石梁河水庫,曾經桅桿林立的采砂船不見蹤影,遷徙而來的白鷺、水雞在此繁衍生息。“現在環境是真好,以前別說鳥了,人都沒法活,水上全是采砂船,岸邊都是采砂碼頭,一個字就是亂。”談及變化,東海縣石梁河鎮劉金村村民陳士松深有感觸。
陳士松口中“亂”,背后是暴利驅動下的非法采砂。作為沂沭泗流域洪水東調南下的樞紐工程,石梁河水庫地處山東、江蘇兩省交界,是江蘇最大的人工水庫,最大面積91平方公里,總庫容5.31億立方米,擔負著下游90萬畝農田的灌溉用水需求。
此前長達30多年的時間里,由于無序私挖濫采,石梁河水庫和沿岸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老百姓對此怨聲載道。2018年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進駐江蘇期間,群眾先后4次舉報石梁河非法采砂及環境污染問題。
痛定思痛,結合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和江蘇省委、省政府關于開展“碧水保衛戰、河湖保護戰”的總體部署,連云港市委、市政府于2019年初部署開展石梁河水庫采砂整治專項行動。連云港市紀委監委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嚴查石梁河水庫非法采砂亂象背后的黑惡勢力與“保護傘”交織問題,推動開展庫區違法采砂問題專項整治,讓非法采砂“頑疾”得到根治。
嚴懲“砂霸”深挖“保護傘”
以周某為首的惡勢力犯罪團伙常年在石梁河水庫非法采砂,卻多次逃脫省市組織的執法活動,不是他運氣好,而是東海縣水政監察大隊原大隊長郇恒芒收錢后成為“內鬼”,多次向他通風報信。近日,郇恒芒因犯受賄罪、濫用職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2個月,并處罰金20萬元。
“砂霸”與“保護傘”沆瀣一氣,曾是石梁河水庫非法采砂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石梁河水庫就出現非法采砂,并呈愈演愈烈趨勢。尤其是從2015年開始,砂價持續暴漲,短短幾年翻了10倍,非法采砂猶如“水中撈金”。在暴利的誘惑下,高峰時期水庫旁28個行政村皆有采砂業主,水庫岸線擁擠著90余家采砂碼頭,采運船只達到1800余艘,從事采洗運砂人員逾2萬人。一些洗砂船只將混合著廢棄油料的污水直接排入水庫,運砂車輛造成揚塵污染,沿岸群眾反應強烈。
群眾的痛點難點焦點,就是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的發力點。連云港市紀委監委全面梳理了2015年以來與非法采砂相關的213件信訪舉報,重點排查黑惡勢力插手采砂區劃定、收取保護費、公職人員參與非法經營甚至充當‘保護傘’等問題,對相關問題線索實行重點督辦、精準查處,并對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期間交辦的8件相關問題信訪件,實行掛牌督辦、對賬銷號。
抓住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有利契機,連云港市紀委監委聯合公安部門加大對涉砂黑惡勢力打擊力度,共核查公職人員參與非法盜采洗砂問題線索16條,查處問責29人,打掉黑惡團伙4個。石梁河鎮北辰村原村委會主任周振濤就是當地有名的“砂霸”,他利用宗族勢力采取尋釁滋事、設卡攔路等方式違規采砂、欺行霸市,最終領刑2年3個月。
“幾乎每一艘非法采砂船背后,都有一把看不見的‘保護傘’。”東海縣紀委監委第六紀檢監察室主任陳勇介紹,根據“砂霸”周某的問題線索,該室查處了東海縣水政監察大隊第五中隊原中隊長馮同快利用職務便利充當“保護傘”,長期放任、縱容非法采砂問題。深挖細查背后的“保護傘”,截至目前,連云港市紀委監委共立案審查調查公安、水務等公職人員25人,對充當“保護傘”的5名公職人員采取留置措施。
跳出“一抓就跑”“一松就回”怪圈
黑惡勢力和“保護傘”問題被查處,但庫區亂象問題仍然存在。“我們過去開展過多輪整治,但往往是查的時候嚴一些,松一松就會死灰復燃。”采訪中,連云港市水利局水政監察支隊支隊長范運濤道出了難處,“石梁河水庫管理權雖然在市水利局,但在查處非法采砂問題上,不僅涉及東海、贛榆兩個縣區,還涉及到公安、交通、環保等多個部門,整治工作難以形成合力。”
變“單打獨斗”為“聯合作戰”,連云港市紀委監委立足監督的再監督,探索“組組”“組地”聯合監督,由該市紀委監委派駐水利局紀檢監察組牽頭,派駐公安、交通、自然資源、交通控股集團紀檢監察組、東海縣和贛榆區紀委監委共同參與,將監督精準嵌入核銷采砂證、清理余砂、拆解砂船等各環節。
石梁河庫區每年從上游有泥沙流入,合理采砂本來是疏浚清淤的重要措施,所以全市在不同時期共發出425本臨時采砂證。然而,無序采砂泛濫,采砂證一度成了非法采砂的“保護衣”,甚至有人倒賣、仿制采砂證。對此,該市紀委監委會同水利部門對前期梳理出的采砂證進行逐件審查,對持件人身份、資質、運營等情況進行分析研判,緊盯關鍵人員,排查出8名持有采砂證的村干部,通過采取約談提醒、紀法教育等形式,勸導其主動退出砂場經營,引導開展宣傳教育,425張采砂證全部順利依法核銷。
該市紀委監委派駐水利局紀檢監察組副組長肖玉峰介紹,截至目前,聯合監督組督促執法部門依法推進船清理、堆場清理等各項工作,共拆除洗砂機214臺、清理拆解采運砂船1805艘,106家砂場清理完畢,收回灘地360萬平方米,水庫范圍內實現違法行為全部“清零”。
讓老百姓成為生態環境治理受益者
石梁河水庫區是江蘇省“十三五”扶貧開發六大重點片區之一,庫區周邊村莊土地資源貧乏,最少的一個村人均耕地不足0.16畝。曾經違法采砂雖然破壞了環境,但客觀上也給周邊群眾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如何修復庫區生態?”“庫區今后依靠什么產業發展?”專項治理后,一系列新問題又擺在眼前。
專項治理之初,連云港市紀委監委就會同相關部門深入調研,提出“國有開采、還富于民”的基本方針。他們督促水利部門制定水庫管理和保護規劃以及采砂規劃,推動組建國營采砂公司,按照原采砂量1/5的規模,分段有序開采。
為了讓國有開采產生的收益還富于民,連云港市紀委監委牽頭召開聯席會議,督促相關部門制定補貼方案,明確采砂每立方米收益中14元上繳市財政,用于補貼水庫工程維護、漁業旅游業規劃和設立鄉村振興引導資金,預計每年補貼5600萬元,同時,對庫區周邊28個經濟薄弱村每村每年給予18萬元用于村集體經濟發展。此外,當地通過采取政企聯合的方式,協助引入市交通控股集團投資6億元,實施水庫生態修復Ⅰ期工程,推動建成生態林示范點100余公頃,種植景觀苗木10萬株,解決就業300余人。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我們將持續加大生態環境領域問題的查處力度,立足監督壓實職能部門責任,推動形成共同治理、共謀發展的工作格局,真正讓群眾得實惠,還石梁河庫區一片水碧天藍。”江蘇省紀委常委,連云港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劉海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