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月15日),湖北省經信廳公開發布了該省發改委、經信廳聯合印發的《湖北省機制砂石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5)》,該省砂石產業未來發展將獲得頂層詳細指導。
湖北省砂石產業起步較早,砂石資源豐富,是全國最早進行機制砂石生產和應用的砂石大省,也一直是長江中下游重要的砂石原材料基地之一,推算全省砂石年消費量約8億噸,沿江砂石企業每年向省外輸出砂石0.6億噸左右,相關砂石企業快速發展。
《規劃》預測,未來5年湖北省砂石需求總體呈增長態勢。
同時,《規劃》也指出,湖北省砂石行業存在資源分布不均衡、砂石供應緊張、產業集中度偏低、綠色發展水平不高等短板。
發展目標
《規劃》要求,到2025年,湖北全省機制砂石年產能達到9.9億噸以上,其中機制砂年產能4億噸以上。在全面滿足省內砂石需求穩定市場的同時,每年向長江下游輸出1至2億噸,填補長三角地區砂石缺口,實現湖北省砂石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培育1個億噸級機制砂石生產示范基地,布局一批千萬噸級機制砂石生產基地;
到2025年,全省年產100萬噸及以上的大中型機制砂石企業產能占比達到80%,平均產能規模超過150萬噸/年;
I類產品為代表的高品質機制砂石占比達45%以上;
萬噸產品能耗(不含礦山開采和污水處理)以石灰石等碳酸鹽巖類礦石為原料的不高于10噸標煤,以花崗巖等硅酸鹽巖類礦石為原料的不高于13噸標煤。
重點任務
原則上沿長江布局,不小于500萬噸/年;重點城市周邊,不小于300 萬噸/年;其他地區一般不小于 100萬噸/年,部分邊遠地區不小于 30 萬噸/年(恩施州等地部分偏遠鄉鎮除外)。
目前機制砂石企業多用尾料生產機制砂,砂產品率普遍不足30%,鼓勵新建機制砂石項目提高機制砂產品率;
規劃宜昌作為鄂西機制砂石重點生產區,荊門作為江漢平原機制砂石重點生產區,黃石、黃岡、鄂州、咸寧作為鄂東機制砂石重點生產區;
在黃石陽新規劃建設1個億噸級機制砂石生產基地;
在黃岡武穴、咸寧嘉魚、黃石陽新、宜昌夷陵和長陽、荊門東寶等具備條件的地區規劃建設一批千萬噸級機制砂石生產基地;
培育龍頭企業,打造優勢產業,降低運輸成本;
提高技術創新水平,加快智能化改造,促進兩化融合;
鼓勵有實力的大型機制砂石企業跨區域發展、兼并重組,推進機制砂石生產規模化、集約化,推動國企混改試點;
推進產業鏈上下游跨界融合。鼓勵砂石企業根據自身條件,向下游延伸產業鏈,發展混凝土、裝配式建筑、預拌砂漿、砌塊墻材、資源綜合利用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