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隨著砂石資源的縮緊和市場需求矛盾凸顯,砂石礦權投資成為資本角逐的賽場。得益于珠三角,特別是廣東地區旺盛的市場需求和較高的產品利潤,砂石產業發展更加迅猛。
廣西壯族自治區產業政策環境獨特,砂石原料豐富,區域經濟發展相對較慢,資源稅費相對較低,兼有西江水道及海運聯通粵港澳大灣區及海南自貿區,政策、資源、市場、物流等利好齊備,具有布局大型砂石基地的優良條件,吸引了眾多投資者進入廣西砂石產業。
2020 年 7 月,“砂石高質量發展萬里行·廣西站”調研團隊沿西江流域及沿海物流大通道深入廣西,探訪具有代表性的砂石企業,了解當地砂石產業發展現狀,同時也發現了廣西市場的部分共性問題:
1、部分地區礦權投放量與市場容量脫鉤,廣西砂石市場未來的競爭烈度可能進一步提升;
2、高品質機制砂推廣、產品標準化進程亟待加速,產業升級阻力頗大;
3、部分地區砂石企業面臨政府主管部門政策打架、標準缺失的被動局面,砂石管理政策亟需理順。
……
在這片充滿砂石投資熱情的區域,砂石企業還面臨著個性化的機遇與挑戰。
在傳統砂石生產領域,有一種固有印象:封閉市場砂石骨料發展大多只重視眼前利益,或跟上政策發展步伐即可,甚少走在行業前列。而在廣西桂林這一相對封閉的市場,就有一家走在行業前列的砂石生產企業。
靈川縣洋華建材有限公司所處的靈川縣及桂林市是較典型的廣西封閉砂石市場,在 2016 年桂林市采石行業被中央環保督察組通報后,洋華建材等一批砂石企業浴火重生。
靈川縣洋華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費水華表示,自己2004 年進入石場行業后,將喂料工序由手推車改為汽車,對當時桂林采石行業的進步有一定的帶動作用。
2016 年,由于大批采石場是在生態紅線范圍內,桂林市采石業被中央環保督察組曝光,該市領導帶隊前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考察砂石企業,從 2017 年開始推進試點礦山建設,共批 9 家試點礦山,洋華建材就是其中之一。
洋華建材是該縣隆達采石場與富有采石場于 2017 年 9月 30 日合并后注冊成立,投資 1.55 億元進行大刀闊斧的升級改造。2017 年,洋華建材總投資 2 億元全力推進建設,2018 年開始正常生產,2019 年產量約 400 萬噸,當年 12月獲得自治區級綠色礦山稱號。今年,洋華建材正在積極申報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
費總表示,桂林市有超 50 家持證砂石礦山,僅在桂林周邊 6 區 2 縣就有約 7000 萬噸的總產能,然而市場需求在4000 萬噸左右,處于產能過剩狀態。2020 年,受疫情影響,市場購買力不強,砂石價格已經有明顯下降,且存在應收賬款問題。
費總直言,除合法產能過剩問題外,當地正規砂石企業還面臨非法盜采砂石、大型項目興建臨時砂場等沖擊,亟需引起主管部門的重視。
在礦權價款較低、沿江沿海物流便利地區布局大型砂石礦山,面向經濟發達、砂石需求集中地區供應砂石的大物流模式被認為是較理想的砂石投資方式之一,近年來在長江流域、西江流域大礦頻出,多數礦山的主市場均不在本地,廣西新東運礦業就是其中代表。
廣西新東運礦業生產線是目前西江流域最大的在產砂石項目,擁有西江流域目前最大的砂石碼頭,也是西江流域唯一一家砂石碼頭內建收塵、外部全封閉的項目,并利用砂石副產品作為水泥熟料生產線的部分原料,產品供應西江下游市場,是純外向型的砂石企業。
據了解,新東運礦業項目總投資 40 億元,資源儲量約2.2 億噸,生產加工區建設 2 條日生產 12 萬噸骨料熔劑生產線和 2 條日產 5000 噸水泥生產線,碼頭共有 5 個泊位,岸線長度 484 米,年吞吐量約 1200 萬噸。
從 2018 年開始,項目建設至今已有 2 年時間,目前本項目的一條建筑骨料生產線已可以生產,高品質骨料、瀝青骨料生產線擬定于 2020 年 8 月左右投產。礦區水泥熟料生產線也正在建設中,砂石干法生產所收集的粉塵可以作為水泥生產的混合材。
廣西新東運礦業有限公司廠長黃小軍直言,新東運礦區屬于新礦區,小山頭較多,而項目本身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很高,無形中增大了礦山剝離的難度,這也導致礦山開采初期的地形變化相當大,礦區道路延伸也很快。綠色礦山建設是每一個企業都要重視的問題,后期礦內道路在短期內都會進行硬化,護坡也會進行升級,智能礦山建設也是重要的一點。
廣西新東運礦業銷售楊文釗透露,目前新東運礦業在西江流域、大灣區的名氣已經打響,在大藤峽三期蓄水后,新東運礦業碼頭可停靠 5000 噸級砂石船。
由于新東運礦區所在的航道水位變化較大,最低水位與最高水位差可達約 20 米,項目碼頭專門為應對水位變化進行了設計。目前產品銷售面臨的較大難題是大藤峽樞紐每天開放的閘數有限,導致上下游貨運量受限,運費也比較高,期待大藤峽樞紐早日正常運行,達到設計通航能力。
水泥企業曾是引導砂石行業規范化發展的重要示范者。相通的原材料及部分工藝,共有客戶群體等優勢,讓砂石產業一度成為水泥企業拓展產業鏈發展的重要環節。從原本的資源綜合利用,到成為企業毛利率最多的板塊,砂石骨料僅僅用幾年時間就完成了一個極大的跨越。
華潤水泥在砂石業務發展中雖然起步較晚,但標準很高,華潤水泥(貴港)的廢石綜合利用砂石生產線是完全按照國家一級安全標準進行的設計施工,目前該企業已形成了骨料、水泥、混凝土、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條。
華潤水泥(貴港)是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公司生產用的碎石通過全封閉 8 公里曲線輸送帶輸送至產區。
華潤水泥(貴港)有限公司礦山部副經理梁偉能表示,華潤水泥(貴港)礦山擁有 1.5 億噸水泥資源儲量,但水泥礦區的瓶頸地帶卻存在高鎂礦帶。為響應國家政策,公司依規辦理了年產 150 萬噸高鎂廢石綜合利用生產線并于2019 年 6 月正式投產,共設置 8 臺收塵器,砂石生產線配員僅 14 人。除粉塵能夠在水泥生產中利用外,現場篩出的泥土也可以綜合利用,可用于邊坡復綠。
目前,華潤貴港區域現有骨料、水泥、混凝土、裝配式業務,公司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向縱深發展,扎實推進礦山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進程,并結合礦區現有高鈣資源的特性,重點推動碳酸鈣產業發展,全力打造骨料、水泥、混凝土、裝配式建筑、碳酸鈣一體化產業鏈,實現高質量發展。
據悉,目前華潤水泥正在積極推進南寧、田陽、武宣、上思等大型骨料項目建設。其中,2019 至 2020 年,華潤水泥已競得 3 宗獨立砂石礦權,分別為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講魚山石灰巖礦采礦權、廣西百色市田陽縣那坡鎮谷界石灰巖礦、福建龍巖市武平縣文溪礦區建筑用花崗巖礦(機制砂用)采礦權。
建筑用砂問題是近兩年從業者普遍關注的問題。與大多投資者建設以碎石為主的生產線不同,欽州泰盛新材料將目光瞄準市場上爭議更大、更缺少的優質機制砂。
欽州市臨近海港、面向大市場且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以非金屬礦為主,砂石、陶土、石膏礦等比較豐富,本地年需求不足 1000 萬噸,但該市沿海具有布局外向型大型砂石礦山的區位條件。
廣西自貿區泰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擬開發的砂石礦權就位于欽州市,項目礦山距離海港碼頭 4 公里,建設年產 1500-2000 萬噸砂石生產線,主要產品規劃為高品質機制砂與骨料,針片狀含量擬控制在 5% 以內,產品中 60% 是高品質機制砂,通過海港碼頭面向大灣區及海南市場,在獲取礦權后將展開建設。
泰盛新材料科技董事長魏睿城透露,公司團隊從 2016年到2017年開始考察砂石行業,非常看好未來機制砂市場。在此期間,泰盛新材料與國際國內頂尖設備廠商進行了長期溝通,完善工藝流程圖。當前砂石母巖種類繁多,而針對不同母巖機制砂、石子的高質量標準缺失,不利于高品質機制砂的生產及推廣。
同時,泰盛新材料還考慮在砂石產量越來越大的情況下石粉、土的利用問題,未來可能規劃制磚等生產線,以礦山原材料拓展產業鏈,建設綠色發展的產業園區。
在砂石產業尚未規范化的時期,極端的市場環境造就了一批極具實戰經驗的掌舵人。在行業規范化發展的當下,這一企業家群體及其創辦的砂石企業是行業轉型升級最早的參與者。
防城港市山中石材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1 年 4 月,年產石子超過 400 萬噸,年產機制砂 100 萬噸以上,目前是防城港市批準的十二個礦區之一。
山中石材總經理葉順提在砂石行業有著 30 多年的從業經驗, 項目本身也已有 18 年的建廠史,且產能上百萬噸,是當地較早實現規模化生產的砂石企業,產品質量優異、遠銷海外。
葉總提透露,防城港本地砂石企業數量由此前的 69 家壓縮到目前的 12 家,產品主要依賴本地市場,受疫情影響,砂石價格有所降低。
然而,防城港是天然良港,山中石材的高品質砂石產品可借此輻射粵港澳大灣區及北部灣沿海城市,供應到馬爾代夫友誼大橋、新加坡、孟加拉、防城港核電、高速鐵路等項目與市場。
葉總透露,由于項目已運營十余年,在當地新一輪礦權出讓之際,2020 年山中石材計劃將現有的生產線進行重新規劃,不排除有潛在的新項目,即將全新起航。
機制砂不是新事物,然而市場的接受認可度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其發展,通常在某一地區率先推廣機制砂意味著企業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和成本,并需要以先行者的姿態促進產品結構的轉變。然而,當機制砂推廣與砂石產能過剩相遇,企業需要面對的將是一個復雜的困境。
防城港位于十萬大山邊緣,石料資源豐富。廣西誠信達礦業有限公司是防城港市最早進軍機制砂的砂石企業,也是調研時該市生產規模最大、采礦權年限最長的砂石企業。
誠信達礦業成立于2018年4月,采礦權有效期為20年,年生產能力為石料 600 萬噸、砂料 200 萬噸,已納入自治區級綠色礦山名錄。目前企業采用三段破碎、兩組篩分工藝,同時建有兩條濕法機制砂生產線,生產三種機制砂產品。
廣西誠信達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嘉俊透露,本地砂石價格在低位徘徊,而新礦權又投放在即,有較明顯的產能過剩傾向,企業正在思考如何破局。
李總表示,防城港市砂石價格在廣西地區處于低位,年需求在 2000 萬噸,砂石的主要用途是混凝土、填海、建筑構建等,但該市 2019 年的總產能已達 3000 萬。
2020 年,房地產行業不景氣,受疫情影響砂石需求也有所降低,而防城港市將再次投放部分礦權,未來本地砂石產能或超 4000 萬噸,砂石企業的生存或成為難點。
廣西誠信達礦業有限公司生產副總郭平原表示,項目擬進行綠色礦山申報,但在建設中發現綠色礦山的標準有數字化建設項目,但規定內容卻比較寬泛,具體如何建設讓企業比較困惑。
砂石采礦權過度發放會造成行業的無序競爭、競相壓價,主管部門對采礦權投放力度的把控是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基礎;而重視砂石質量,進行部分產業鏈延伸,增強抗風險能力,可能是未來大部分砂石企業都需要考慮的現實問題。
目前,誠信達礦業有數個生產基地,未來計劃進行整合、減少生產基地數量。針對市場情況及趨勢,企業還將力求降低成本,利用價格優勢進入外部市場;增加技術投入,重視產品品質與客戶服務。
水泥企業發展砂石業務,均會不約而同地將水泥行業相關規范帶到砂石生產線的設計、運營中,在尚未完成轉型升級的砂石市場,其規范性所發揮的引領作用十分巨大。
海螺水泥作為較早發展砂石業務的水泥企業之一,2019 年底砂石營收已超 10 億元。隆安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現有一條帶 7.5MW 純低溫余熱發電的 4000t/d 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兩套水泥磨生產線,一條石灰巖新型材料生產線。
除熟料、水泥、砂石生產線外,隆安海螺還在建危險廢棄物處置項目,水泥相關產業的產業線已基本齊全。
隆安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表示,廣西山體密集,砂石資源非常豐富,造成本地產品的議價能力很弱,而運輸成本卻較高,這是大量廣西砂石市場面臨的問題。
另外,隆安海螺最初的砂石產品是完全按照國家標準進行生產,卻遭遇了市場“叫好不叫座”的尷尬。下游客戶的產品要求不一定符合國家標準,且不同地區的產品要求完全不同,市場需求非常個性化,產品需求尚未規范統一,生產砂石的上游的企業需要不斷調整生產線。
隆安海螺水泥負責人直言,砂石生產的門檻是很高的,其規范化管控難度與水泥相比也不遑多讓。希望砂石行業在規模化的同時將質量標準建立起來,低水平重復建設是沒有出路的。
隆安海螺水泥礦山分廠領導表示,目前隆安海螺正在申報自治區級綠色礦山,而數字化礦山是在綠色礦山基礎上的再提升,更多是為了滿足生產需要,解決礦山配料問題,對復雜礦山特別是多點配料礦山,在查清資源后按照原礦品質進行優化配礦。數字化礦山建設部分重點在于生產調配、推進礦山無人化駕駛,目前海螺水泥正在進行相關研發。
隆安海螺的廢石利用砂石產量、產品質量等在當地首屈一指,然而盡管有水路聯通外部市場,但運量不大,本地砂石價格已事實上成為廣西地區的價格洼地,轉型升級任務艱巨。
2020 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之年,在這一關系民生的重大項目中,砂石產業成為部分地區主管部門的重要抓手。
在粵桂扶貧合作中,廣東省化州市與廣西南寧市隆安縣結對幫扶。隆安縣化州商會是受化州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總商會重托成立,主動承擔貧困戶勞動就業脫貧任務,商會現有成員單位為 32 家,其中砂石從業者占大多數。
截止目前,隆安縣化州商會承包的 11 個貧困村中已有7 個村實現脫貧,承包的 816 戶貧困居民中也已有 600 余人實現脫貧,成效顯著。
其中,隆安縣化州商會成員粵桂建材始建于 2020 年,員工中貧困戶占比高,優選本地高品質機制砂通過水運輸送至珠三角地區,為本地砂石產業開拓了市場。
此前隆安縣的砂石企業以傳統的個人開發礦山為主,規模較小,環保、安全理念貫徹不徹底,以隆安海螺為代表的大型企業、粵桂建材等物流企業的出現才讓行業有所提升。
隆安縣粵桂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朝建表示,粵桂建材以西江水路向下游輸出隆安海螺出產的優質機制砂,以此帶動企業幫扶的貧困戶就業,但目前受疫情影響,機制砂價格有所下降。
砂石是本地化且不可或缺的資源,又多處在廣大農村,在我國部分地區早有以砂石產業幫扶貧困戶的先例,隆安縣化州商會承擔脫貧攻堅任務,是砂石產業扶貧較為典型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