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 (2020—2035 年)》,提出到2025年建成長江干線過江通道180座左右,到2035年建成過江通道240座左右。
長江干線自云南水富至長江入海口,全長2838公里,途經云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七省二市,連接長江三角洲、長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是目前世界上運量最大、運輸最繁忙的內河水運通道。
《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規模適度、資源節約的長江干線過江通道系統,建成過江通道180座左右,遠距離繞行過江、橫向渡運干擾航運、特大城市和主要城鎮化地區過江通道擁堵等問題得到進一步緩解,過江通道與生態環境保護、防洪安全、航運安全等日趨協調,總體適應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要求。
到2035年,全面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充分、集約高效的長江干線過江通道系統,建成過江通道240座左右,沿線地區跨江出行更加便捷、物流效率顯著提升,過江通道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一體銜接,與通信、能源等其他基礎設施有效統籌,與生態環境保護、防洪安全、航運安全等協調發展,有力支撐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規劃》要求針對上、中、下游不同特點,科學規劃過江通道布局。到2035年,規劃布局長江干線過江通道276座,其中四川省45座、重慶市75座、湖北省69座、安徽省32座、江蘇省41座、上海市3座、滇川界1座、鄂湘界2座、鄂贛界6座、贛皖界2座。
要發展長江上游云南水富至湖北宜昌段過江通道,規劃布局過江通道121座,原則上以建設一跨過江、一孔跨過通航水域的橋梁形式為主,重點加強重慶主城區過江通道建設。
完善長江中游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段過江通道,規劃布局過江通道77座。加強過境交通通道和武漢都市圈過江通道建設,在通道密集地區、航道易變的河段優先選用隧道過江形式,形成通行便捷、航運暢捷、銜接有序的過江通道系統。
優化長江下游江西湖口至長江入海口段過江通道,規劃布局過江通道78座。根據長江三角洲地區一體化發展要求,加強過江通道研究論證,推進多種方式合并過江,沿江人口、產業密集和港航活動繁忙地區主要采用隧道或一孔跨過通航水域 的橋梁形式過江,其中南京以下新開工過江通道原則上采用隧道過江形式,提升區域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整體效率。
拓展閱讀